更多>>>
·经典中国 辉煌30年 西电东送 东西共赢
·巴特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游客接待量增长1万倍
·内蒙古启动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温暖工程”
·包头:取得3C认证的电线电缆质量合格率仅为15%
·内蒙古将开展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整顿规范工作
·《环评法》助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 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推进新农村建设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0万平方米
更多>>>
·[11月17日跟我走吧]游访爨底下村
·内蒙古农牧民工:"打工地挣钱 家门口取"
·内蒙古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走进90后跑酷一族—呼和浩特跑酷团体CP
·[我的亲历]张立胜的绿色家园
·内蒙古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可获补偿
·内蒙古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乳业健康发展
·呼铁局古城湾万吨环保煤炭装车基地运行
·回望“神舟”七号[升空][出舱][返回]
更多>>>
   11月8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的卡多根剧场,中国内蒙古民族歌舞剧团青年合唱团演员为观众表演传统节目。长调、马头琴和呼麦在当晚的演出中一一得到展现。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内蒙古新发现文物点1137处
·内蒙古杂技学员在武汉国际杂技节比赛中获铜奖
·巴丹吉林沙漠:大约5000年前就有大量人类活动
·第4届呼和浩特百姓最满意品牌活动即将全面启动
·内蒙古49名民间艺人献艺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
·《一代天骄》让北京观众领略浓郁蒙古族风情
聚焦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聚焦内蒙古
乌兰察布市打造“中国马铃薯之都”
中广网 2007-07-11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王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把马铃薯产业化作为农村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从马铃薯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寻求增值,使马铃薯种植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格局。该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商品薯生产和鲜薯加工基地。目前,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400万亩,总产量40亿公斤,种植面积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占全国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8%。

  近年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情况,乌兰察布市把马铃薯产业化作为农村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在过去的10年中,内蒙古马铃薯播种面积全国排名第一。而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的种植约占全区种植面积的1/2,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该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由1995年的15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00多万亩。马铃薯生产年可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折合增加值达12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2.8%。成为该市农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

  为了将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当地政府引进了一大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特别投资22.3亿元的山东希森亚信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已正式落户我市,该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品种资源库、高标准组培车间和微型薯繁育基地,计划用两年时间在我市建设50万亩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将使全国的优质脱毒种薯推广率达到70%以上,亩均增产30—50%,使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薯和优质专用薯生产基地。继续保持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全国地区级第一的传统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中国马铃薯之都”。

  据悉,乌兰察布市现有马铃薯脱毒组培室6处、标准化温室22亩,原种田1.5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原种繁育到一、二级种薯生产的完整体系,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引进落地的龙头企业内蒙古希森亚信马铃薯种业公司计划三年时间投资22亿元,建设60万亩种薯基地,可供应全国70%的种薯。到2010 年,各类大中小型喷灌设备将达到2000套,种薯生产面积将稳定在100万亩,原种一代生产面积达到47万亩,专用薯基地达到100万亩,力争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种薯繁育和专用薯生产基地,成为中国“薯都”。

[相关报道]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十五):鄂尔多斯集团进军煤电产业 欲打造世界"硅都"(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十四):巴彦淖尔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成为经济发展亮点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十三):河套老窖创造内蒙古酒业发展奇迹(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十二):内蒙古一机集团走出"军民结合 协调发展"的健康之路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十一):伊利集团把回报社会作为企业责任(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十):乌海市力争在201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九):阿拉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八):草原钢城包头全力打造国家园林城市(组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七):乌海市植物园 一道绿色屏障(组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六):走进成吉思汗陵(组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五):鄂尔多斯新区雕塑(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四):鄂尔多斯与瑞典联合打造“零排放”环保城镇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三):呼和浩特“城中村”改造工程使15万农民变市民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二):呼和浩特改造旧城区 回迁居民受益非浅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一):内蒙古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图)

国际在线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专题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刘俊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