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华集团在建的地源热泵温控项目,是目前最环保的温控技术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摄

庆华集团在建的煤化工项目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摄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王猛):在成功避开“乌海怪圈”式的经济陷阱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繁荣进步。内蒙古阿拉善盟副盟长田德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阿拉善盐化工产业和煤化工产业开始逐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这将是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最大的亮点,代表了当地的经济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阿拉善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阿拉善的实际,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开始由传统的畜牧业向以工矿业为主的转变,人口、产业逐步向城镇集中,在经济建设中重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牧业和循环工业经济。
作为阿拉善盟经济的主导风标,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在建设初期,由于以单纯的煤炭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税收收入不足百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千元,各项社会服务功能欠缺。此时,处在起步阶段的开发区也曾经大量引进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铁合金生产项目和企业,给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这样的弯路并没有走多久。据介绍,早在几年前,开发区管委会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当地及周边地区铁合金生产项目及在建项目达产后的总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全国甚至全球的总需求量,产能严重过剩,将会导致产品价格和销售很快下降。管委会立即对这类项目实行紧急叫停,从此开发区对这一类项目紧紧关闭了大门,把40多个同类项目和企业拒之门外。此后,开发区进入了全面转型和升级阶段,以兰太公司、庆华集团的进驻为标志,开发区产业迅速升级,形成了以盐化工、煤化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6.4亿元迅速攀升至2005年的近23亿元。

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金属钠制造公司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摄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田德志告诉记者:“开发区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水利优势及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又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和超前的发展观念为前导,着力构建以“三园一区”为基本构架的生态型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提升开发区配套产业环境,实现了产业链条的拉长、扩展和有效补充,形成循环式发展模式。通过以公共资源的共享来不断降低各项生产经营综合成本,充分提高了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了开发区的聚集效应。同时,开发区还大力加快了物流、新城区建设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从而形成综合发展的增长极,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
据介绍,2006年,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大力招商引资,通过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全面提升了产业层次,初步建成以盐化工、煤化工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框架。开发区盐化工建成年产4.5万吨金属钠生产基地,占据了全球43%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最大的金属钠制造基地。2006年初,庆华焦化一期、太西焦化一期工程的投产,为开发区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注入新鲜血液。据了解,2006年仅庆华焦化一期上缴税收就达5000多万元。世界最大的靛蓝生产企业和全国最大的环保制冷剂工业清洗剂原料生产基地等也纷纷落户开发区。

工人对生产出的金属钠进行包装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摄
田德志说,中盐吉盐化集团依托我盟盐湖优势,利用湖盐资源发展关联紧密的盐化工产业,形成盐化工产业集群,走在了全国盐化工前列。庆华集团依托“五大煤田”、“三大铁矿”资源,大力发展煤化工、钢铁联产项目,建设的300万吨重介洗煤、2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代表了煤化工的发展方向。
被称为"中国秘境"的阿拉善盟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拥有绵延幽深的沙漠、广袤无垠的戈壁,又倚气势恢弘的贺兰山,显得神秘、雄浑而古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阿盟人正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生态建设、工业经济、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
[相关报道]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八):草原钢城包头全力打造国家园林城市(组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七):乌海市植物园(组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六):走进成吉思汗陵(组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五):鄂尔多斯新区雕塑(图)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四):鄂尔多斯与瑞典联合打造“零排放”环保城镇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三):呼和浩特“城中村”改造工程使15万农民变市民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二):呼和浩特改造旧城区 回迁居民受益非浅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一):内蒙古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图)
国际在线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