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间马桶采用瑞典环保技术,以锯末代替自来水,引起记者们浓厚兴趣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王猛):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政府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院共同研发,瑞典国际开发署资助的“中国-瑞典鄂尔多斯生态卫生城镇项目”目前运行良好。
鄂尔多斯市生态卫生城镇项目本着提高东胜区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发展生态型经济、建设园林式城市为目的,利用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使生态城镇体现出独特风格。
该项目实施区位于东胜区郝兆奎村,一期工程已于2005年11月底交付使用,建有住宅778户,建筑全部使用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院推荐的生态卫生系统,对人排泄物、生活污水、家庭垃圾进行生态处理、达到无害化并进行循环利用,最终实现小区内污染物零排放, 该项目是全球第一个利用生态卫生系统的环保型城镇。
据介绍,这一做法特别适用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城镇化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为中国和全球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研究生态卫生城镇的基地,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有着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作为国内最大的多层楼房中使用生态卫生系统的实验基地,小区住宅全部使用粪尿分开式生态卫生厕所,将大小便分开收集,大便不用水冲,而是用锯末、粉碎秸秆等干物质把大便“冲”入储粪桶,储存3个月到4个月后转运到生态站进行高温堆肥;小便则被单独收集到一个半集中式地下储尿池。堆肥与尿液都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不含粪便污水的其他生活污水即灰水,可在小区内就地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用于小区及周围地区绿化灌溉,最后形成人工景观湖。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表明,小区每天可以节约水资源113.12吨,可以实现小区固体垃圾和灰水零排放,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节省了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投入。
[相关报道]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三):呼和浩特“城中村”改造工程使15万农民变市民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二):呼和浩特改造旧城区 回迁居民受益非浅
国际在线记者王猛的内蒙古之行(一):内蒙古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图)
国际在线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