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水利成就综述
·弘扬"阿拉善精神" 阿拉善盟续写新的辉煌
·民族自治革命的摇篮:红城今日正当红
·《瞭望新闻周刊》:北中国隆起经济新高地
·“草原钢城”努力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留创园
·内蒙古60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风吹草低醉游人―内蒙古自治区壮大旅游经济纪实
·内蒙古草原首府的“黄金海岸”
·内蒙古自治区 走向繁荣富裕的60年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毛主席接见青年团代表
邓小平同志视察坐落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草原群英榜
党的好干部—牛玉儒
中广网    2007-08-1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牛玉儒同志时时处处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在他看来,每干一件事儿,只要老百姓受益最大,他就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去完成。

  令广大首府市民心旷神怡的东河工程便是最好的见证。东河工程是一项以防洪、蓄水为主,兼顾景观的综合生态治理工程。到任不久的牛玉儒同志,下大力气狠抓这一工程。他就是要为青城百姓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首府市民营造一个恬静、优雅的生活环境。

  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向9月份在呼召开的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献礼,在最后冲次的日子里,7000余人昼夜挑战东河工程的场面动人心魄。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的身影也不分白天、晚上地随时出现在施工现场。

  有几天赶上了连阴雨,工人们只能穿着水靴、雨衣赶进度。看到这一情形的牛玉儒同志当即命令工地负责人为工人们熬姜汤喝。蒙蒙细雨中,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下肚,工人们热在心里,暖在身上。

  很快,东河工程初具规模,首府市民有了新看点。169米高的现代智能音乐喷泉擎天而起,180米宽的绿化带分布河道两侧,波光粼粼、灯海银河……

  许多外地客人在惊叹:呼市有灵气了,有看头了!

  从那一天起,这里便开始人潮如流,激情涌动……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东河边上认出了牛书记,他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牛书记,我是骑着自行车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专门从旧城赶来的。过去,这儿就是个多年没水的干河道,看看现在,这喷泉、这草坪、这些灯,还有这么多的人……太好了!在呼市住了这么多年,今天总算是让我开了眼!这还真得感谢你们这些当领导的!”听完老人的一席肺腑之言,握着老人有些颤抖的双手,牛玉儒同志的眼眶湿润了……

  大德无碑,大象无形。谁心中装有百姓,百姓就把他刻上心碑!

  出租车司机王玉海永远不会忘记,在去年非典刚开始后的一天傍晚,一位干部模样的人上了出租车。攀谈中,这位乘客就向他询问呼市的情况,包括道路建设、便道铺装、路灯安装等。临下车时,这位乘客很礼貌地对他说:“请你相信,你说的这些情况以后很快会得到改观的。”他说他叫牛玉儒,是新来的市委书记。王玉海感慨万分,没想到,这非常时期,连普通市民都很少坐出租车,而市委书记却坐着出租车去明查暗访。

  没过多长时间,呼市街头造型别致、新颖的公厕沿街而立,还出现了好多崭新的不锈钢垃圾筒,更重要的是原来那些拥堵的马路几个月之内就被拓宽了……

  同样拉过牛书记的出租车司机杨树林逢人便说:“真没想到,我们出租车司机的话,牛书记还当真。他这样的官难得呀……”

  出租车司机张惠珍声泪俱下,她说:“我们的城市需要牛书记这样的好领导,人民需要这样的好公仆,社会更需要这样一心为公的好书记……”

  这不是张惠珍一人的感受,是250万首府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心声!

  人们更没有忘记,去年非典刚过,牛玉儒同志冒雨视察青城公园的情景。视察了一上午城市建设的牛玉儒同志连午饭都没吃,就冒雨来到青城公园。在对公园进行了一番认真、细致的检查后他郑重宣布:“全市公园应免费开放,还绿于民。”他说,公园本应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几十年来,就因一元钱将不少市民拒之高墙之外,使他们得不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享受。今天,开放公园不仅仅是不收门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园开放,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真正把群众利益实现好,要通过公园开放,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大发展……

  如今,首府公园免费开放了,还绿于民了,首府百姓的心与党、与政府贴的更近了。

  陈磊是2003年非典过后从部队抽调到市委来给牛玉儒同志当司机的。上班第一天,牛玉儒同志就对他说:“给我开车会很累,因工作特殊,一定会耽误你正常休息,你要有思想准备。”小陈当时心想,自己年轻力壮,又是军人出身,再苦再累也能挺得住。可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才感到实在有些吃不消。在“迎会”工作最为忙碌的那段日子里,牛玉儒同志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白天除了开会、布置、协调工作外,就在全市各施工现场督察指导,中午从未休息过。超负荷的工作量连23岁的小陈都感到难以支撑。他不得不从内心叹服有着钢铁般毅力的牛玉儒同志。

  2003年9月16日,首府人民翘首以盼的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如期召开。当全区280名与会代表从四面八方汇聚首府,在碧波荡漾的东河岸边,在气势恢弘的现代化智能音乐喷泉下,人们无不发出由衷的感叹:“依山治水,这是一个城市奋发图强、文明向上的象征。她给城市带来灵气的同时,更提升了这座城市建设的品位……”“以会促创”的目的在这里真正得到了体现!

  牛玉儒同志常说:“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抓经济建设、抓城市建设,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尽可能地分享到起着支撑作用的经济发展的成果。”

  城市建设工程,在北方地区一般一年中施工期很短,对此,牛玉儒同志十分重视。他一直认为在当年的各项工作中城市建设与各项工作比较起来更为重要。他经常对大家说,当年的城建工程必须当年让老百姓得到享受。从4月份开工建设,到8月份必须完工。至少让老百姓在天冷之前有两个月时间享受到建设成果,这样才不愧对老百姓的血汗钱。

  双休日本应是阖家欢乐、休息养神的日子,可对牛玉儒同志来讲,却成了他明察暗访换位工作的另一种方式。他常常在双休日与妻子一同乘车到各施工路段、小街巷、出城口去察看。有时,怕坐车引人注目,就骑着自行车到处转。在调查中发现老百姓对以前铺的便道砖很不满意,一是砖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二是一到冬天下雪后,砖面打滑简直无法行走。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他广泛调研、多方考察,迅速付诸行动。如今,青城街头几乎所有便道都换成了既耐用又具吸水性能的小青砖,而且价格适中,深得百姓认可。

  “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落后、破烂的环境是永远吸引不来投资商的……”城建委的同志们满含深情地回想起牛玉儒同志语重心长、不只一次对他们讲过的话。在平日的检查工作中牛玉儒同志常告诫大家:“搞城市建设,就像装修自己的家一样。哪些地方需要装修,怎么装修,必须时时做到心中有数。”

  去年以来,为了装修好呼和浩特这个大“家”,牛玉儒同志跑遍了全市的大街小巷,常常在晚上一条街一条街地跑,一条路一条路地看。他发现学生下晚自习后,经常在漆黑的小巷子里行走,这让他感到极大的不安。于是立即建议城建部门对他一一核对过的47条小街巷装上路灯。这一举措深得人心,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牛玉儒同志对工作极度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直深深影响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呼和浩特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林絮果清晰地记得,在他的印象中,牛玉儒同志在工作中很少对部下发脾气。他对同志、下属向来都是平易近人,谁有错,他都耐心说服教育。只有一次,他看到牛玉儒同志确实发了火。那是在去年一次检查便道铺装工程中,牛玉儒一行来到兴安南路内蒙古党委老干部局门前,当他发现刚铺好的便道上有根电线杆挡在盲道正中央时,当即提出严厉批评,他说:“这哪是便民,明明害人嘛!涉及老百姓的事无大小事之分,一杆电线杆也是大事。”并指示有关部门立即做好清理工作,对市区内所有的盲道进行全面检查。在同志们的记忆中,这是牛玉儒同志到呼工作以来第一次发这么大的脾气。而这一次的大脾气发得让全市8.82万残疾朋友感激涕零,让他们感觉到市委书记时时将他们这些弱势群体记挂在心头。

  今年新华广场的改扩建工程,牛玉儒同志倾注了大量心血。尽管他已重病在身,住院接受治疗,但他一刻也没停止对这项工程的关注。8月初,就在他深昏迷的前几天还一天几次地亲自给建委的同志打电话,要他们加快工程进度,争取在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第五届昭君文化节开幕前开放,并要做好广场的亮化工程,让老百姓满意……他生前使用的手机,最后一个拔出的号码仍然是市建委主任孙建华的手机号…… 如今,青城的路宽了,也畅了,小街小巷在得到亮化、绿化的同时也在追求着美化。新进城的3.2万株大树枝繁、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3万盏现代、豪华、气派的景观灯,100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正在开工建设的48幢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首府在“长高、长大”中向着“精、洋、美”转变,向着“中变”、“大变”的目标迈进…… 招商引资“空中飞人”成佳话

  牛玉儒同志到呼和浩特市工作后,给人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凡召开的大会小会,只要有牛玉儒同志参加,大家总能听到几个熟悉的数字和字眼:2007年、GDP、800个亿、翻一番……

  他一次次地庄严陈述,人们一次次地深刻领悟……

  谁都会清楚,他在用数字勾勒呼市未来发展蓝图!

  谁都能明白,他在用希望激发人民群众的斗志!

  他早把呼和浩特未来发展蓝图浓缩为一个模块镶在了自己大脑记忆的最深处。

  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把着力点放在“引企、引资、引智”上,在充分发挥好“乳业、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优势的同时,进而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牛玉儒同志到呼工作后争做“老大”最为有力的一招。

  翻开牛玉儒同志的工作日志,我们发现,在牛玉儒同志到呼和浩特工作仅有的493天中,他就有200多天在外出差。其中在2004年3月份的一次外出招商引资中,他率队在5天内跑了5个城市,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被传为“空中飞人”。其中有这样一段特殊的记载:

  20日上午,从呼和浩特出发,转机北京,到达成都。午饭后与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洽谈。

  21日上午,飞往深圳,又乘车前往珠海。下午与珠海格力电器公司负责人会谈,晚饭后返回深圳。

  22日上午,在深圳与创维公司负责人会谈,参观考察康佳集团,午饭后转机北京到银川。晚上10点考察银川的亮化工程。

  23日上午,参观考察银川城市建设,并与银川市领导座谈。午饭后乘车前往乌海市考察,连夜乘火车返回呼和浩特。

  24日上午,向市委汇报这次出行的收获。

  同行的工作人员李理清楚地记得,那天从乌海返回时,下了火车,牛玉儒同志看到大家都很疲劳,就说:“这一趟大家太辛苦了,放你们半天假,回家休息吧。”可下午,当李理来到办公室时,发现自己办公桌上堆放有好多牛玉儒同志上午转来的已经批阅过的文件。他这才明白,牛玉儒同志昨天下了火车根本没回家休息,而是直奔办公室了。

  李理深有感触地说:“这次行程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那几天,我们为了赶时间,常常就在路边的小店匆匆添饱肚子,就赶往下一个考察点……”早已被痛苦深深包围的李理明白,牛书记自上任以来,就在自压力,负重前进,组织的重托、对老百姓的承诺让他无法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恨不得把每一分钟放大、延长来用。

[1] [2] [3] [4]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