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弘扬"阿拉善精神" 阿拉善盟续写新的辉煌
·民族自治革命的摇篮:红城今日正当红
·《瞭望新闻周刊》:北中国隆起经济新高地
·“草原钢城”努力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留创园
·内蒙古60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风吹草低醉游人―内蒙古自治区壮大旅游经济纪实
·内蒙古草原首府的“黄金海岸”
·内蒙古自治区 走向繁荣富裕的60年
·半月谈:内蒙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毛主席接见青年团代表
邓小平同志视察坐落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跨越六十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水利成就综述
中广网    2007-08-15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蓝天白云,阳光明媚。2007年盛夏,内蒙古自治区迎来了60周年庆典。

    伴随着60年辉煌历程,内蒙古水利建设也在60年的光辉岁月中不断得到提升,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有了水的滋润,辽阔的大草原更加美丽。

    让百姓安心  水利骨干工程点缀江河

    70多岁的水利人老何,指着标注了水利工程的内蒙古电子地图,兴奋地对记者说:“现在,全自治区建成的骨干水利工程犹如繁星,闪烁在自治区各地,点缀着大江大河。”

    是啊,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先后修建了自治区的第一批水利工程,包括黄河流域的三盛公水利枢纽、黄杨闸,西辽河流域的红山、莫力庙、孟家段、打虎石、吐尔基山、舍力虎等大型水库。这批骨干工程的建成,为自治区水利事业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之后,自治区又相继在黄河流域兴建了河套总干渠、红圪卜扬水站、小沙湾取水枢纽、万家寨水利枢纽等;在西辽河嫩江流域修建了察尔森、海日苏等水利枢纽。星罗棋布的骨干水利工程,在防洪、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

    “十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明显加快,自治区累计水利投资71.68亿元,尼尔基、绰勒、美岱、哈拉沁、乌兰木伦、三座店等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全自治区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加固堤防1046公里,重要江河干流防洪标准从5年~20年一遇,提高到20年~50年一遇。

    “我在这里住了50多年了。从前差不多十年就要发一次大水,每次发大水,都从窗户往屋里灌水,三更半夜也不敢睡觉,地全被淹了。现在好了,有了尼尔基工程,我们总算过上安心的日子了。”住在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主坝附近,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的陈龙江老人,不住地感叹着尼尔基工程给全村带来的变化。

    2001年6月开工建设的尼尔基水利枢纽,已经于2006年7月并网发电。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嫩江干流唯一的控制性工程,饱受洪水和缺水困扰的嫩江两岸人们,在尼尔基水利枢纽开工建设后, 终于安下心来。

    探索水权转换 水资源管理突现多赢

    汽车行驶在内蒙古杭锦旗的南岸灌区,修葺一新的黄河引水工程让记者眼前一亮,100多公里的干渠,已经全部改造完成。

    “我们是通过水权转换的方式实现了渠道衬砌,所需的工程建设费用全部由企业支付。” 鄂尔多斯市水利局副局长王继峰介绍说:“目前黄河南岸灌区已经完成了100多公里的总干渠衬砌和一万亩示范区干支斗农毛各级渠道的衬砌,可望节约1.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这些节约出来的水资源将被转换出来,用于投资灌区节水改造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些企业除了投资灌区节水工程建设外,每年还要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用于节水工程的日常检修维护。

    内蒙古自治区本就干旱缺水。一方面农业用水利用率不高,许多水资源被白白浪费掉;另一方面工业急需用水,却没有可用的水源。如何用工业的资金提高农业用水灌溉率,实现农业、工业多赢?内蒙古正在做着“水权转换”的文章。

    农业巨大的节水潜力,为水权转换提供了可能。通过水权转换,企业出资为灌区兴修输水渠系、衬砌渠道,提高渠道水的利用系数,节约出来的水资源,恰好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仅2005年一年,内蒙古大饭铺电厂、鄂绒硅电、达电四期及亿利(一期)PVC项目等,累计投资渠系节水改造2.44亿元,而这些企业也通过水权转换取得了新的用水权,效益出现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
    无疑,水权转换是内蒙古水资源管理中的一大亮点。2004年,自治区组织成立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水权转换工作机构,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从2003年4月达拉特发电厂与鄂尔多斯市水利局达成水权转换协议开始,到目前,全自治区共有37个项目拟采用水权转换方式。其中,正式签订水权转换协议并实施节水工程的有达电、鄂绒、亿利等6个项目,转让资金总额达4.05亿元,转换水量0.778亿立方米。

    牧区水利 为农牧民奔小康奠定基础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拥有13亿亩草场的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但是,多年来由于牧区水利建设滞后,牧区旱灾频繁,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给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大力发展牧区水利,发展饲草料地灌溉和草原灌溉,是畜牧业生产和牧区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以解决草原人畜饮水和提高畜牧业抗灾能力为主,充分利用天上降水、地表江湖水和地下水,修水库,建塘坝,打筒井,开展草原节水灌溉,现已初步建成牧场供水、抗旱灌溉工程体系。积极开发各种水源,因地制宜地发展饲草料灌溉和天然草原灌溉,为畜牧业生产建立了可靠的饲草料基地和防灾、抗灾基地。

    “十五”期间,内蒙古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更是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截至2006年,河套灌区等14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年度建设已完工,全区万亩以上灌区达173处。占全自治区总耕地面积1/3的水浇地,生产了约占全自治区总产量2/3的粮食,内蒙古已从过去的粮食调入省(自治区),跨入了全国产粮大省(自治区)的行列。

    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水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牧区水利的发展,改变了农牧民千百年来靠天养畜的习惯,改善了畜牧业的生产条件,促进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自治区共有119.86万农牧民从牧区水利建设中受益,人均收入由之前的1795元,提高到现在的2620元。

来源:中国水利报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