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水利成就综述
·弘扬"阿拉善精神" 阿拉善盟续写新的辉煌
·民族自治革命的摇篮:红城今日正当红
·《瞭望新闻周刊》:北中国隆起经济新高地
·“草原钢城”努力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留创园
·内蒙古60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风吹草低醉游人―内蒙古自治区壮大旅游经济纪实
·内蒙古草原首府的“黄金海岸”
·内蒙古自治区 走向繁荣富裕的60年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毛主席接见青年团代表
邓小平同志视察坐落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草原群英榜
现代“治沙愚公”唐臣
中广网    2007-08-1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人物小传

    唐臣,男,汉族。1952年生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万合永镇西大营子村,是西大营子村的普通农民。由于长期向荒沙开战,向荒坡进军,成绩卓著,被群众誉为“治沙愚公”。2001年,全国绿化委员会为他颁发了“全国绿化”奖章。2002年6月17日,正值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宣部、林业部、人事部、国家绿化委员会命名他为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的称号。

 在距离北京东北约300公里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交汇处,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西梁山。18年前,这座面积3400多亩的小山连同周围的荒山秃岭一样,风起沙飞扬,种啥啥不长。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神奇的绿洲:每年夏天,漫山遍野的沙蒿、石竹、碱草,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随着山势逶迤绵延;迎风摇曳的黄沙柳、婀娜多姿的白榆、枝繁叶茂的山杏和嬉戏其间的沙鸡、野兔,共同演奏着生命和谐的乐章。

    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和他瘦小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艰苦奋斗6000多个日日夜夜,用汗水和泪水浇灌而成的。
    这位普通的农民,就是万合永镇西大营子村小沟村民组的唐臣。

    1985年春天,37岁的唐臣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亲友的劝阻,带着妻子卜云花和刚满11岁的二小子振川,把家搬到了西梁山上,在羊倌遗弃的旧窝棚里安顿下来,向漫天风沙宣战。

    18年寒来暑往,无情的风沙一次又一次吹死了他栽下的树苗,却吹不灭他心中希望的灯火;18年风霜雨雪,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摧残着他的身心,却没有摧垮他坚强的意志;18年物换星移,当年的壮汉已变成了腰弯体衰的老汉,但绿化祖国的热血豪情依然不减。

    近几年,沙尘和扬沙天气开始在很多大城市作祟扬威,唐臣所做的努力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对此,唐臣还有很多的不习惯。对于来访的记者,唐臣依旧那些朴实的话:“来家里喝酒吃肉没问题,采访就免了吧,不习惯!沙化这么厉害,后代咋生存?咱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

    劳作之外,唐臣最喜欢在自己已经种下的这片绿林中徘徊,细细抚摩越来越粗壮的杨树,拍打几下骨节嶙峋的橡树。夕阳下的他,愈发显出一种超越真实年龄的沧桑和与生俱来的坚毅。54年了,在草原的阳光与风沙下的生活,赋予了唐臣黑红的面容、深刻的皱纹与挺拔的身躯。摸着自己栽下的一棵棵的植物,望着完全出自一己之手的3445亩的绿色,唐臣喃喃地说:“一直在这山上啊,18年了……”

    春华秋实,唐臣先后当选为克什克腾旗政协委员和赤峰市人大代表,被评为自治区治沙模范。乡亲们打趣地说:“老唐啊,你现在可以坐享清福了。”唐臣摸着花白胡子认真地说:“那可不敢,现在山虽然绿了,但绿得水平不高,还要继续上台阶。政府支持咱,父老乡亲器重咱,咱可不能忘乎所以。我还要‘二次创业’,争取成为纳税大户,为国家多做贡献!”(魏娜)

  采写札记

    风餐露宿18年,绿染黄沙3000亩。唐臣植树治沙的模范事迹,展示了一位普通百姓“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境界,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可贵品格。发生在西梁山上的巨大变化,雄辩地告诉世人,只要我们尊重自然,爱惜自然,舍得付出,扎实推进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