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水利成就综述
·弘扬"阿拉善精神" 阿拉善盟续写新的辉煌
·民族自治革命的摇篮:红城今日正当红
·《瞭望新闻周刊》:北中国隆起经济新高地
·“草原钢城”努力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留创园
·内蒙古60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风吹草低醉游人―内蒙古自治区壮大旅游经济纪实
·内蒙古草原首府的“黄金海岸”
·内蒙古自治区 走向繁荣富裕的60年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毛主席接见青年团代表
邓小平同志视察坐落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草原群英榜
炼焦专家唐嗣孝
中广网    2007-08-1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人物小传

    唐嗣孝:女,1927年生,四川南江人,炼焦专家。194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鞍钢化工总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工程师、厂长、副经理,包头钢铁公司副总工程师。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4月5日,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拨通了全国劳模、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女炼焦专家唐嗣孝的电话。在与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交谈中,记者了解了老一代建设者艰难的创业史和闪光的历程。

    1957年,被称为“全国第一个女炼焦车间主任”的唐嗣孝告别了她所工作过的鞍山钢铁公司,带着支援包钢建设的神圣使命,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包钢建设工地,继续致力于她的炼焦事业。每天从早到晚,她和工人们冒着风沙奋战在施工一线。从焦炉建设到投产,唐嗣孝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与焦炉结下了不解之缘,被焦化厂职工誉为“身不离焦炉、心不离焦炉的好干部”。在唐嗣孝等老一代建设者们的艰苦努力下,1959年,包钢1号高炉成功出铁。

    唐嗣孝在抓好生产管理的同时,她还十分善于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炼焦难题。在担任包钢焦化厂副厂长期间,为了用内蒙古自产的非焦煤炼出合格的焦,她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内蒙古、宁夏等地的多个煤矿进行煤炭资源调查,先后组织各种配煤方案炼焦试验300多次,终于在1965年完成了这一重大技术革新,为炼焦工业开辟了一条新路。

    人们不会忘记,1972年,包钢的4座焦炉因受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到了正常生产,唐嗣孝一边组织人员维修焦炉,一边恢复和建立各项管理制度,终于使生产步入正轨,1977年实现扭亏增盈。1979年,包钢焦化厂的4座焦炉全部达到冶金工业部颁发的“无烟炉”标准,1980年又晋升“红旗炉”。1981年,包钢焦化厂焦炉作业率达到98.7%,实现了稳产、高产,荣获冶金部“生产立功厂”的荣誉称号。

    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在炼焦事业的征程上,唐嗣孝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除“全国劳模”等一系列荣誉外,她还担任过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全国妇联第三、第四届执委,并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唐嗣孝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是她对包钢和焦化厂始终有着一种割舍不下的感情。离开工作岗位后,她仍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关注着包钢的发展变化,关注着她倾注了心血和汗水的炼焦事业。

    采访结束时,唐嗣孝老人在电话中说:“我取得的荣誉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和关心。当时与我一同参加‘劳模大会’的包钢有好几个人,他们中还有蒙古族代表,而且有的人现在已经去世了,你要写,就好好地写写他们。”(苏永生)

  采写札记

  一个出生于“天府之国”的南国女子,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地处北疆的包头钢铁公司的炼焦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包头、在内蒙古、乃至在全国,唐嗣孝的名字耳熟能详。她不怕艰苦、勇于奉献、刻苦钻研、求实创新的进取精神,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草原儿女立足岗位、锐意进取,在建设和谐美好的内蒙古的伟大实践中,奋进扬帆。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