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内蒙古实现村村通电
·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开始自觉发展旅游业
·内蒙古农牧区:修路通电上宽带
·乌兰察布市打造“中国马铃薯之都”
·巴彦淖尔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成为经济发展亮点
·河套老窖创造内蒙古酒业发展奇迹(图)
·伊利集团把回报社会作为企业责任(图)
·内蒙古自治区着手组建内蒙古博物院
·鄂尔多斯集团进军煤电产业 欲打造世界"硅都"(图)
·内蒙古一机集团走出"军民结合 协调发展"的健康之路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新建乌兰恰特大剧院
国际会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历史大事件
内蒙古科学研究工作起步“一五”期间
中广网    2007-07-2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学研究工作起步“一五”期间,这一时期组建起来的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为内蒙古的科技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五”期间,内蒙古先后建立起了畜牧兽医、农业、林业、中蒙医和布氏杆菌科学研究机构,有各族科学研究工作者200余名,专题研究项目120多个,其中有30多个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如,饲料基地草原规划、家畜寄生虫病调查、大兴安岭森林病虫害防治、布氏杆菌病快速诊断、性病临床观察等。

    曾流行了20多年危害“人畜兴旺”的布氏杆菌病,经过用中药三黄(黄连、黄芩、黄柏)石膏汤的试验治疗,收到了显著效果。在畜牧兽医方面,对全区10多种牛马家畜进行了生理特性的调查,选择了抗寒力强、产奶量高和力气大的三河牛、三河马等优良品种,开始进行推广改良;在牲畜中流行了100多年的泰氏焦虫病和羊肠毒血症、骆驼锥虫病,初步研究出了治疗方法。向大自然进军的林业科学研究者,已调查出生长在原始森林和大沙漠中的200多种树种,并根据内蒙古地区干旱和风沙大的特点,研究试验培育出适宜生长的油松、云杉、落叶松等80多个树种。

    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对农牧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内蒙古地区气候、土壤研究引进推广的耐旱、抗锈和成熟早的大粒胡麻和“甘肃96号”小麦,年产都比一般品种增产了20%;研究选育的山药品种“五寨白”,亩产量增加了30%;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开鲁县等地,患布氏杆菌病的牛羊牲畜经过防治,已经大批产羔。

来源:新华网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