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内蒙古实现村村通电
·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开始自觉发展旅游业
·内蒙古农牧区:修路通电上宽带
·乌兰察布市打造“中国马铃薯之都”
·巴彦淖尔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成为经济发展亮点
·河套老窖创造内蒙古酒业发展奇迹(图)
·伊利集团把回报社会作为企业责任(图)
·内蒙古自治区着手组建内蒙古博物院
·鄂尔多斯集团进军煤电产业 欲打造世界"硅都"(图)
·内蒙古一机集团走出"军民结合 协调发展"的健康之路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新建乌兰恰特大剧院
国际会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历史大事件
“一五”建设奠定内蒙古工业基础
中广网    2007-07-2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国家在内蒙古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了国家重点工程包头钢铁公司,第一、第二机械厂,第一、第二高温高压热电厂,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基地。“一五”期间,国家投资内蒙古建设工厂、修建铁路的基建资金达11.39亿元,自治区用于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76亿元。

    根据国家“一五”规划方针,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制定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力支援国家重点建设,特别是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按计划积极发展地方工业、林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和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内蒙古的地方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着重建设了建筑材料工业,服务性的加工工业,电力、煤炭、农牧业机械制造工业,乳品、皮革、肉类、毛纺等畜产品加工工业。到“一五”末,内蒙古建起了大小厂矿753个,实现工业总产值6.33亿元。

    “一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一个以铁路为中心、公路运输为主干的交通运输网络。国家在内蒙古新建了集(宁)二(连浩特)、包(头)兰(州)铁路,改建了牙克石至大兴安岭林区的3条铁路干线,修建了包(头)白(云鄂博)、包(头)石(拐)等铁路支线和40多条专用线,使自治区9个盟市都有铁路通过。1957年底,全区铁路总长度达到344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1.3万余公里,全区74个旗县都修通了公路,还开通了北京-包头-兰州的航线。

    与此同时,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自治区邮电通信网基本建成,旗县所在地都设立了邮电局,广大农村牧区设立了服务点,邮电服务机构发展到567处,林区和工矿区及农村牧区也建设了大量的通信设备,全区绝大部分旗县都能够通电话、电报。

来源:新华网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