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沃野千里,田畴万顷。“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内蒙古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的关键抓手。内蒙古牢记嘱托,实现种粮上亿亩,养畜过亿头,2023年有信心实现连续20年丰收佳绩,是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为了生动讲述乡村振兴的内蒙古故事,央广网内蒙古频道联合内蒙古乡村振兴局于8月15日正式启动《“丰”从草原来》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深入采访了15个脱贫旗县,以百姓生活展现时代风情,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生动解读内蒙古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多角度诠释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百姓因业而兴,因产而富的幸福故事,描绘出一幅北疆大好河山,粮丰物阜的美好场景。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大草原是首都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这片大草原是一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内蒙古农牧厅副厅长赵玉生表示,防沙治沙、生态修复,草是主力军。大食物观背景下,一杯奶一口肉都离不开“一棵草”,草原上的好味道更是源于 “一棵好草”。草决定了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天花板”,立草为业,藏粮于草,为养而种、种养结合、草畜一体化发展,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内蒙古正在抢抓机遇,因地制宜谋划建设一批高标准草业园区,带动种、养、加、销全链条发展,全力把草产业建设成为内蒙古的“当家产业”。

金秋丰收季牧民打草忙(央广网发 崔巍光 摄)

饲草产业在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央大力发展现代饲草产业,相继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措施,草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步伐加快,优质饲草需求快速增加,推动现代饲草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让内蒙古牛羊吃上优质中国草,引领饲草行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内蒙古多措并举,发展优质苜蓿种植、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生产、增加饲用燕麦供给、因地制宜推进羊草种植,全力推进重要饲草生产集聚发展。2023年,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1688万亩饲草种植任务,超额完成任务的5%,推动现代饲草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当前,内蒙古饲草产业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焦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羊草等优质饲草,健全草产业政策支持保障体系,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充分挖掘各类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持续提高饲草生产供给能力,促进饲草供应与牛羊养殖规模、饲养模式相匹配,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更好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饲草需求。以此破解牧区受旱灾或雪灾影响,极易出现的饲草短缺、常年“东草西运”、“南草北运”等难题。

随着打草机划过草场上留下一道道草带(央广网发 崔巍光 摄)

盛夏的锡林郭勒草原,一碧千里,如诗如画。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中部锡林郭勒盟境内,草原面积17.96万平方公里,优良牧草占草群的50%, 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围绕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区域草地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条件实际,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合理规划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布局。在中东部生态良性区发展高产型畜牧业,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发展集约型畜牧业,打造了以肉羊、肉牛、饲草三大优势产业和马产业、传统奶制品两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推动形成草原生态持续改善、畜牧业健康发展、牧民稳步增收的良好局面。

“牛马羊爱吃的香饽饽”(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东乌珠穆沁旗始终把草原保护和利用摆在突出位置,严格实行打草场轮刈制度,规范草牧场流转经营行为,建立健全了三级草牧场流转服务平台,培育发展草业合作社27家,鼓励和引导企业就近、连片经营,切实稳定了草产业发展基础。

位于锡林郭勒盟的“天边草原”乌拉盖是无数人的向往之地。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乌拉盖草原也有了退化、沙化、盐渍化的迹象。2014年,蒙草在当地设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检测,开展植物多样性调研,结合“三化”草地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形和退化程度,出具针对性解决方案。应用机械沙障、生物沙障、免耕补播等综合技术措施,开展退化草场改良、盐碱化草地治理、沙化草地治理等多个生态治理项目,累计治理沙化草地近3万亩,平均植被覆盖度达40-60%,严重沙化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由15%提高到50%。乌拉盖草原的生态修复,不只抑制住了荒漠化的势头,还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为当地的现代草牧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打捆装车(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以生态治理为角度的草产业在中国是一项新兴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我国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草原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最终都可以换算成钱,成为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百姓致富的基础。

2012年,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政府的支持下,李国才在毛登牧场建立起了中国第一家饲草料交易市场。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才介绍,多年来,草都立草为业,通过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饲草料供给保障、草牧业园区规划设计施工加系统运营、生态保护修复的引领能力、核心技术集成创新的科技能力、草牧业数智化供应链平台的服务能力,打造草牧业协同生态圈,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草都集团现有天然草地面积将近200万亩、人工草地面积将近80万亩,是国内有机牧草认证最多的企业。为解决冬季牲畜掉膘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出 “牧草银行”理念,实现以丰补欠,保证了牧民在灾年不受价格波动影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惠民惠牧”。

在锡林郭勒草都饲草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对航天育种试验苗进行生长情况的观测,记录相关数据。正在茁壮成长的小草嫩苗,曾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希望种子,搭载“嫦娥五号”凯旋。一款真空包装看上去像凉拌笋一样的食物是当下牛马羊的新欢。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随着基本饲草一起加入原料内。易入口、好消化,这就是科技人员在“中央厨房”为牲畜制作出的全混合日粮配方。

小羊爱吃“嫩草”(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2023年,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与自治区草原学会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业科技小院”正式揭牌。集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建言献策和驻点帮扶等多渠道、多模式技术服务,让学员从课堂走向村庄,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目前小院已支持指导农牧民种植人工草地3000余亩,培训基层技术人员30余人次,户年均节支2-3万元。

在位于锡林浩特市区东36公里处的毛登牧场,已经成为集生态、经济、科研和产业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牧场,牧场禁牧区草种恢复面积达到62%,植物种类得到了恢复性增加,草品种从110种增加到了200种。草产业正在为中国的生态发展及畜牧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力量,也正是毛登牧场高水准的现代化牧场建设的真正意义。2020年,毛登牧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项目。

据了解,内蒙古已培育217个草品种,草种繁育基地达26.5万亩,达产面积17.6万亩。草产业产值突破160亿元,饲料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均保持全国领先。草都、蒙草、正时等一大批草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种植、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速。此外,全区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到10万个,养殖综合规模化率达到74%。牧区过冬饲草储备能力达到1100万吨,传统放牧向舍饲半舍饲加快转变,有效缓解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从“一棵草”到“一条链”,如今,内蒙古的牛奶、羊肉、牛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每年有630万吨牛奶、155万吨牛羊肉飘香区外,6000吨羊绒温暖全球,是国家名副其实的“肉库”“奶罐”“绒都”。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以发展壮大林草种业为目标,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品种创新、机制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为内蒙古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作为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牛羊肉、奶制品等美食已成为内蒙古草原出产的“高定”特色。生态资本正在向“可度量”“可交易”“可变现”方向发展,这些有着生态保障的产品,将推高国民“高品质”生活水平。锡林郭勒盟在“五大任务”上持续展现新作为,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防线,永葆草原绵长绿意。

策划:朱日岭 高凤义

监制:田凤元

记者:魏全民 刘欣荣(见习记者)

导演:刘洋

摄像:杭盖 刘洋

制作:王曦曼

“丰”从草原来|武川变身记:阴山冷凉地成就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高地”

“丰”从草原来|高原“暖”产业 百姓喜羊羊

“丰”从草原来|金色五原种出“中国葵”成就“中国柿”

“丰”从草原来|拔穷根,走“牛”路 重点帮扶旗的“牛城”实践

“丰”从草原来|现代化大农业让中国碗盛更多“河套粮”

“丰”从草原来|绿色扎赉特让兴安盟大米赢在起跑线

“丰”从草原来|鄂伦春自治旗:京蒙协作推动建设中国“紫苏之乡”

“丰”从草原来|固阳县:“41°固阳献”出“芪”制胜一芪富农

“丰”从草原来|巴林左旗:让绿水青山变成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丰”从草原来|库伦旗:一粒小荞麦带动大产业

“丰”从草原来|卓资熏鸡:把中国味道做成富民产业

编辑:李春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