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沃野千里,田畴万顷。“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内蒙古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的关键抓手。内蒙古牢记嘱托,实现种粮上亿亩,养畜过亿头,2023年有信心实现连续20年丰收佳绩,是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为了生动讲述乡村振兴的内蒙古故事,央广网内蒙古频道联合内蒙古乡村振兴局于8月15日正式启动《“丰”从草原来》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深入采访了15个脱贫旗县,以百姓生活展现时代风情,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生动解读内蒙古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多角度诠释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百姓因业而兴,因产而富的幸福故事,描绘出一幅北疆大好河山,粮丰物阜的美好场景。
央广网乌兰察布11月23日消息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一个叫卓资的县城因“卓资熏鸡”而蜚声全国。卓资熏鸡加工史可追溯到清代,到了民国时,发展到有几十家的熏鸡商号。当时有作坊和店铺用当地土鸡制作熏鸡,口味独特,回味悠长,慢慢的有了真正的“卓资熏鸡”。在1956年全国熟制品展销会上,“卓资熏鸡”与山东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同时被誉为中国的三大名鸡。
卓资熏鸡个大体肥肉质细嫩(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驱车前往卓资县,一下高速路口就会看到一排密集分布的熏鸡店,大大小小有几十家。沿着柏油路进入卓资县城,由南街至北街,道路两侧以李珍熏鸡、王二娃熏鸡、张金涛熏鸡等为代表的熏鸡店铺招牌林立,飘出的阵阵香味,不断地挑逗着人们的味蕾。名号繁多的熏鸡店名有一共性,多以个人命名,传承“保密配方”,公众把这里的熏鸡对外统称为卓资熏鸡。卓资县也在一“煮”一“熏”之间享有了“熏鸡之乡”的美誉。
一个把熏鸡做成产业的地方,奥秘何在?季来柱给出了答案。早8点,季来柱已经在张金涛熏鸡店开始忙碌起来。有着十多年熏鸡经验的季来柱熟练地将新鲜宰杀的红羽边鸡洗净、定型,放到老汤里熬煮慢炖。季来柱说:“卓资熏鸡好吃的秘诀之一就是老汤。传统老汤香味悠长,汤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丰富,卤煮出来的鸡风味绝佳。”当季来柱将卤煮好的鸡放入熏炉膛内的炉条上,点燃炉底的松果、柏木等材料时,阵阵松香混着肉香刺激着过往行人的味蕾。“八角良姜老汤煮,三味香柏旺火熏。”个大体肥、色泽红润、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的卓资熏鸡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刚出炉的卓资熏鸡色泽红润味道鲜美(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记者了解到,卓资熏鸡是以当地特有的红毛鸡为原料,并加入多种中草药和调味料,然后用老汤炖煮,文火慢炖,烟熏而成。秘诀就是保留食材精细的“老汤”,老汤是多年来反复使用、不断调制的汤汁,好的汤汁就像美酒,越陈越醇。老汤使用年限越长,汤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和芳香物质越丰富,炖品的风味越好。
熏鸡的熏制和上色工艺也非常严格,火候的掌握十分关键。在熏制过程中,柏木和糖在高温下产生熏烟,冰糖的融化蒸发产生的气味沉积在鸡皮上,形成黄红色,柏木产生的烟熏中含有多种芳香化合物,可以使鸡肉变香,对微生物的生长也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助于保鲜。
在卓资县,每家店铺都藏着自己的独门秘方,香气扑鼻的熏鸡牵绊着来往行人的脚步,也关联着当地百姓的幸福。
卓资熏鸡博物馆陈列的熏鸡(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早年间,得益于京包铁路靠站的交通优势,当火车停靠在卓资站时,南来北往的旅客往往会下车买一两只卓资熏鸡。卓资山熏鸡因为味道独特,口感好,保存时间长等特点,深受来往旅客的喜欢,卓资熏鸡由此被奔驰在京包、包兰、包太等几条途经卓资山的火车带往全国各地,火车上的熏鸡成为几代人的味觉记忆。据介绍,当地人凭借铁路小站卓资山站的便利,开始做熏鸡、卖熏鸡。由于味道鲜美,卓资熏鸡的名声渐渐被流传至全国。到20世纪80年代,卓资县火车站对面的向阳巷已形成有名的“熏鸡一条街”。
作为卓资县熏鸡店铺经营者之一的张金涛亲历了卓资熏鸡由当地特色美食走向全国的过程。“最早是母亲背着竹篓到火车站卖熏鸡,后来在火车站开熏鸡店,现在我们借助互联网平台打响卓资山熏鸡的名气,通过引进先进的锁鲜技术和包装机器,将正宗的卓资山熏鸡带给了全国各地的食客,而且有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张金涛说。
熏鸡,不仅是卓资的味道,致富的产业,文化的载体,更是卓资县吸引全国目光的金字招牌。
从最初伴随铁路火车发展而制作、售卖的熏鸡,到现在形成养、烹、售以及熏鸡文化全产业链。目前,卓资县发展熏鸡生产企业8家、作坊31家、销售网点110多个。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县长刘宝成告诉记者,现在卓资熏鸡在当地年产销量达400万只以上,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已经形成极具特色及品牌价值的地方产业,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起到了很大作用。
卓资县将一只熏鸡“玩”出了花样,也正努力让熏鸡成为百姓的致富密码。当地百姓执着地使用最传统的技法制作熏鸡,也坦然接受并积极尝试最新的工艺和设备,在变与不变之间,把握着微妙的平衡。
以节为媒以节兴业以节活城(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因为有了熏鸡,卓资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也因熏鸡,成了一座靠着美味推动经济发展的小城。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熏鸡制作技艺成功申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卓资县被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授予“熏鸡之乡”美称;同年,卓资熏鸡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殊荣。
近年来,卓资县依托“卓资熏鸡”地理标志,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卓资县规划建设了熏卤食品产业园区,打造集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加工产业链,预计2023年建成运营后,可使熏鸡生产能力由现在的400万只提升至1300万只以上。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
卓资县还引进北京德清源公司合作建设金鸡扶贫项目,总投资3.2亿元,年养殖蛋鸡规模为240万只,并配套形成生产、加工、销售、转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园区已入驻养鸡企业8家,优先安排当地人口特别是脱贫人口在园内就业,解决1000余个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可带动全县10000多人长效增收。
近年来,卓资县谱好“协作曲”,用活京蒙协作资金。2023年,卓资县与北京市朝阳区签订了《2023-2025年三年东西部协作工作协议》,借助“五个专项行动”,塑造和推广卓资县区域公用品牌“卓跃天资”和“卓资熏鸡”地标产品品牌,开展卓资农畜产品和“卓资熏鸡”进京展销推介等活动,为卓资县产品在京销售搭建平台,营造浓厚的消费帮扶氛围,让更多外地商客买到优质、安全的卓资县的农副产品,多措并举推进农产品消费帮扶工作。
下一步,卓资县将深入挖掘卓资熏鸡的历史文化元素,赋予其新的时代文化内涵,将特色美食与民俗风情相融合,增强浓郁的文化色彩,充实丰富卓资熏鸡的内涵和外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其成为鲜亮的地域文化符号,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策划:朱日岭 高凤义
监制:田凤元
记者:魏全民 刘欣荣(见习记者)
导演:蒋炜熙 赵大为
摄像:杭盖 必力格吐
制作:米兴华
“丰”从草原来|武川变身记:阴山冷凉地成就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高地”
“丰”从草原来|拔穷根,走“牛”路 重点帮扶旗的“牛城”实践
“丰”从草原来|鄂伦春自治旗:京蒙协作推动建设中国“紫苏之乡”
- 2025-01-21 09:48:47
- 2025-01-21 13:09:52
- 2025-01-21 17:29:34
- 2025-01-21 09:48:47
- 2025-01-21 08:59:16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