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沃野千里,田畴万顷。“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内蒙古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的关键抓手。内蒙古牢记嘱托,实现种粮上亿亩,养畜过亿头,2023年有信心实现连续20年丰收佳绩,是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为了生动讲述乡村振兴的内蒙古故事,央广网内蒙古频道联合内蒙古乡村振兴局于8月15日正式启动《“丰”从草原来》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深入采访了15个脱贫旗县,以百姓生活展现时代风情,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生动解读内蒙古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多角度诠释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百姓因业而兴,因产而富的幸福故事,描绘出一幅北疆大好河山,粮丰物阜的美好场景。

央广网包头11月13日消息 大暑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11万余亩黄芪长势正旺。走进固阳县怀朔镇新营盘村,穿梭在黄芪有机生产示范基地里,一垄垄黄芪地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株株青苗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药香。

固阳县地处最高海拔2340米的大后山,干旱少雨低温,致使农作物生长期长,广种薄收。十年九旱、靠老天爷吃饭成为固阳县农业增产增收无法突破的瓶颈,也曾是这里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

固阳县山、丘、滩交杂,土质松软,土壤含量丰富,全年气候多变、干旱少雨、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无霜期短、光照充沛、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黄芪的生长发育。所产正北(蒙古)黄芪纤维细、粉性足、味道甜,而且有效成分含量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固阳县资源丰富,缺的是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近年来,固阳县充分发挥“寸之所长”,念好黄芪特色农业经。将地理劣势转变为富民优势,持之以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固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固阳县当地农民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种植黄芪,独特的高原地貌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质量上乘的正北黄芪,成“大后山一绝”,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在轮茬和育种上取得突破。近年来,固阳县高度重视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黄芪产业发展,以科学方法种植黄芪,力破传统种植瓶颈。深挖黄芪发展潜力,持续加大产业链建设,推动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固阳县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称号,“固阳黄芪”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被国家相关部门指定为内蒙古首批黄芪药食同源试点地区。

固阳县下湿壕镇黄芪育种基地(央广网发 安路蒙 摄)

黄芪变“黄金”,给曾经贫瘠的大后山带来勃勃生机与希望。近年来,固阳县的黄芪种植面积快速扩大。从2022年的6万余亩扩大至2023年的11万余亩,种植合作社和农户也从原来的500多家增加到1200多家,走出一条规模化种植的新路子。

固阳县委书记姚俊杰表示,黄芪是固阳引以为傲的一张农业名片,黄芪产学研+是固阳县最具优势、最具竞争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下一步,乡村振兴,“药方”先行。固阳县将立足高端绿色有机黄芪加工基地建设,全力推动黄芪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科学田间管理,生产道地药材,建设黄芪产地专业市场。进一步引进片剂、粉剂、胶囊、口服液等健康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亿元企业和二十亿元产值,建成带动呼包鄂、辐射全中国的黄芪产业集散地,实现一芪富农的愿景。

正北黄芪自然馈赠“芪”开得胜

固阳县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十年九旱,正适合种植黄芪,也符合黄芪 “冷凉少雨怕涝”的特性,为黄芪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生长环境。随着中医药的大发展,固阳县聚力发展黄芪产业,从育种技术、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等方面入手,推动“小药材”向“大产业”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

黄芪(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据固阳县志记载,光绪皇帝的随驾御医白兰文先生,因在“公车上书”上签了名,受戊戌变法的牵连,潜逃到固阳县小号子村,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在周边村庄行医看病。自从其运用黄芪使将入殓村民恢复健康,便一鸣惊人。后来村民吴愣达在自家地里试种起黄芪等中药材,在其带动下,固阳地区大部分地方也开始种植,解决了当地郎中药材缺乏问题。

固阳黄芪好在哪里?正北(蒙古)黄芪富含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等医药保健成分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药用价值很高。固阳黄芪的药理作用可概括为领域宽、范围广、功能多。它对人体免疫、心血管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对机体代谢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都有作用,而且黄芪制剂抗肿瘤、抗衰老作用也是无可比拟的。它还可以用于制作基础培养基,其效果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一致。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陈贵林教授在第二届中国固阳正北黄芪高峰论坛暨有机黄芪产业推进大会上作报告指出,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相比,前者耐寒性明显优于后者,更适合北方地区种植。就有效成分来说,蒙古黄芪中的黄酮类和多糖含量明显优于膜荚黄芪。

陈贵林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干旱胁迫对黄芪生理生化指标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发现黄芪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类和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响应干旱胁迫。他表示,适度干旱胁迫可不同程度提高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代谢产物的含量。

固阳县黄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从近几年的市场行情看,同样地块种黄芪要比种玉米每亩多收入1200元,土地流转费用每亩增加到500元,种黄芪的经济效益要比其它农作物的经济效益高很多,更能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高。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其中的主要成分黄芪甲甙含量达到0.0885%,超过药典规定0.040%的1倍,硒的含量达到8.52%,品质居全国之首。

目前,固阳黄芪已经进入国内多地药材市场,北京同仁堂、天津赛诺制药、吉林长白山制药、江苏扬子江药业、江西汇仁药业、山东鲁南制药等,都与固阳黄芪协会及种植大户建立业务关系。同时,固阳县的黄芪也发展为重要的出口产品,远销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

产业撑起农民富,产业助力乡村兴。“村子里一半的土地被我流转了,去年种了100亩黄芪,今年扩大到了800亩。”在怀朔镇西黄磨房村,包头市美丽牧园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美丽表示,2023年,积极响应大力发展黄芪产业政策,目前公司生产的黄芪饮品、黄芪超细粉礼品包等黄芪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作为“巾帼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美丽牧园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年能带动340户农民增收。村民吴三把自己家的100多亩土地流转给公司,流转费3万多元。此外,还领着村里的妇女在公司打工,一天工资是210元,比原来自己种地收入高多了。

“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增加了固阳黄芪发展优势。2023年,是固阳当地种植户罗华种植黄芪的第二年。在她看来,目前的合作模式有稳定的价格和固定的销路。同时企业会对黄芪进行第三方送检,对于达到检测标准的种植户和企业,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比如其中甲苷的含量在药店是0.08,区标是0.09,而固阳是0.1,黄芪标准远高于国标。”固阳县黄芪协会名誉会长范文宏介绍,有机黄芪成为固阳振兴乡村的“一宝”。目前,固阳县在有机种植过程中摒弃了传统观念大水大肥的做法,虽然在产量上有所减少,但收购企业不要求产量而要求质量,让种植户在产量减少的情况下收入反而有所增加。

如今,固阳“正北芪”已走出大山、走向全国。2023年,固阳县黄芪种植面积达到11万余亩,年产量4.6万吨左右,产值2亿多元。年亩产收益1500元到2500元。优质的固阳黄芪引来药商的高度关注,他们从固阳育苗,然后把黄芪苗卖到全国的种植基地,育苗年亩产收益2500元到4000元。

延伸产业链擦亮“正北黄芪”金字招牌

在固阳县银号镇河楞村的黄芪地里,村民刘瑞国随手拽起一根茎蔓,拇指粗的黄芪便从土地里探出了头。“种植黄芪是个技术活,会种的收益就高。最重要的就是轮茬,很多豆科类植物如甜菜、土豆等,都不能和黄芪轮茬种植。”说起黄芪种植,刘瑞国便打开了话匣子。他坦言,种了几十年黄芪,一直是靠自己摸索种植经验。直到县里给村民们派来了专家,自己种的黄芪品质才有了提升,出售价格也水涨船高。

在固阳县道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晾晒场上的黄芪垛散发着中药材独有的清香,一捆捆打包好的黄芪将被送往全国各地。负责人范文宏介绍,从2017年开始,合作社每年和种植户签订标准化种植订单,提供种苗和有机肥,并按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系列团体标准进行监管。符合有机化种植标准的黄芪,按照每斤4元回收,至今累计签订上万亩订单,收购600万公斤黄芪。当地产出的优质黄芪吸引了北京同仁堂、江苏扬子江药业、吉林长白山制药等国内知名药企。在这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了标准化种植。

从起初的人工种植,到如今机械化种植;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现在成立了合作社;从出售原芪,到销售精选切片;从药贩子上门收购,到全国各地都有稳定客户……目前,固阳县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为基础、加工和营销为依托的黄芪产业链,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与此同时,黄芪就地加工也大量兴起。在下湿壕镇前白菜村的中药材切片车间,机器轰鸣声中,一根根黄芪正被处理成椭圆形切片。“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方式,1公斤黄芪能卖到100元,经济效益大大提升。”村支书王剑峰说。

有机干黄芪颇受消费者青睐(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据介绍,全国年产干芪17万吨,内蒙古年产5.6万吨,包头市年产2万吨,固阳县年产1.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对于这些品质优良、行情紧俏的优质黄芪,固阳县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免费检测,合格的提供免费仓储,实质上形成了集中仓储的集散效应,位于农牧业产业园区的优质黄芪仓储库客商往来不断,黄芪从长在地头的金疙瘩,出脱成养在“深闺”的好产品,吸引客商的同时,也自然带动了销售行情,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把好品质关直接带来了好收益。

2022年,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卫健委批复,固阳县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试点地区,开展黄芪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随着药食同源试点获批,固阳黄芪迎来精深加工时代。这标志着包头市固阳县黄芪不仅可以作为药品和保健品原料,还可作为食品原料进入食品生产领域,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为固阳县黄芪由种植向深加工,由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销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正北黄芪走出包头、走向全国开辟了“金色”通道。

为此,固阳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好招什么的原则,围绕黄芪精深加工产业链,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产业集群地全面开展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投资实力强、产业前景好、科技水平高、税收贡献大的深加工好项目。

固阳黄芪酒上市(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在固阳县,一定要品尝温润滋补的黄芪酒,饮酒的同时,再配食黄芪压片糖果、黄芪饼干等零嘴小吃,别有一番滋味。2023年4月20日,我国第一款黄芪奶酒“固阳黄芪酒”上市,其以优质奶酒和有机黄芪为原料,将药食同源的黄芪与草原特产奶酒结合,成为温补兼饮用的特色产品。普通黄芪的价格大概30多元左右一斤,但固阳县的仿野生黄芪,每根可卖到700-3000元。当地人吴涛涛从2018年开始种植野生蒙古黄芪。六年未浇水施肥,任其自然长成。经权威部门检测,黄芪甲苷含量高于药典四倍以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高于药典两倍以上,农残重金属低于国家标准一个量级。固阳县不断纵深黄芪产业链,研发黄芪奶酒、黄芪红酒、黄芪超微粉、黄芪口服液、黄芪预制菜等众多新特产品,通过电商网络把各种产品卖到全国甚至全世界,为黄芪产业发展再添腾飞之翼。

固阳县以“芪”为业,以业富民,已经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目前,固阳县共有11家企业获得试点管理企业资质。每年季节性务工人均收入可达万元,精深加工产业带动稳定用工年收入可达八九万元/人。如果去到固阳县怀朔镇,还可品尝“芪林鸡”的鲜香味美。散养在柠条林地里的本地鸡,除了觅食昆虫以外,还辅以固阳正北黄芪饲喂。肉质紧实、兼具营养,备受推崇。怀朔镇“芪林鸡”项目,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养殖芪林鸡4万羽,为183户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和监测户代养6405只芪林鸡,为344户试点村常住户代养12040只芪林鸡,户均增收达1050元。

随着药食同源管理试点的开启,黄芪这一土生土长的药材正在经历一场华丽的蝶变,内涵更加丰富、产品更加多元,为人民生命至上增添更多的助益。这场变化不仅是对产品理念的更新,更是对发展愿景的更替,黄芪正在为“一芪富民”的梦想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

“41°固阳献”来自固阳献给世界

你只有找到你自己,别人才能找到你。北纬41度,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的纬度”,固阳县就位于这一“世界黄金纬度带”。2021年12月6日,在“魔都”上海,一个名为“41°固阳献”的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这一区域公用品牌来自远在千里之外的包头市固阳县,是包头市第一个对外发布的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名。超级符号:41°固阳献,品牌愿景:来自固阳,献给世界,超级口号:世界黄金纬度中国固阳好物。

区域公共品牌“41°固阳献”发布(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41°固阳献”,站在全球视角,凝练出固阳县区域核心定位-来自固阳,献给世界。固阳县是内蒙古包头市的“农牧业稳县”,拥有“三山两城”的胜景,承载着“秦风魏韵”的气度。“41°固阳献”自问世以来,就成为固阳县农畜产品抱团出行的重要承载。 在固阳的60多种名优特产品中,固阳黄芪、莜面、荞面、红皮小麦、胡麻油、菜籽油、莜麦、荞麦这些农品被誉为“固阳八宝”,他们以品质优、口感好、营养丰富、保健养生而闻名于世,在包头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围绕固阳黄芪,固阳在传统产业中又开发了超微粉、预制菜系列、黄芪奶酒、日化用品等,并在包头市的知名宾馆、名胜景区、繁华商圈开设了多家品牌专卖店,让黄芪成为固阳的一张金色名片。

如今,在黄芪这一主导产业带动下,固阳八宝也通过“41°固阳献”整体出行,在全国开花,带动固阳农民脱贫致富。

“41° 固阳献”入选中国地标好食材榜单(央广网发 叶飞 摄)

“41°固阳献”,正走在路上,固阳将紧紧抓住一季旱作好粮的产业优势,巩固“固阳八宝+一肉一薯”的品质优势,未来,固阳将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做成方便的速食产品,迎合当今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拓展更大的市场。固阳县将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以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为新的起点,充分提升品牌价值,自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以来,已经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2021年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发布活动中,“41° 固阳献”入选了中国地标好食材榜单;2022年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发布,“41°固阳献固阳八宝”入选了中国代表性农产品区域品牌。今年4月12日,乡村振兴品牌节暨赋能计划在北京启动,活动推介产生了10个组织振兴典型案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的“41°固阳献”入选了该榜单,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案例。7月5日,2023品牌高峰论坛在上海市举行,本次活动中,“41°固阳献”又获得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示范奖。“41°固阳献”将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带动固阳县农民收入提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当地特色农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固阳好物远销全国(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欣荣 摄)

2021年至2023年,三年时间里,固阳县委、政府对“41°固阳献”这一区域公用品牌高度重视,政府、协会、企业“三驾马车”领跑,产品、价格、渠道、包装“四轮驱动”发力,让“41°固阳献”这个一把手工程完成了由点及面,由平面到立体的发展蜕变。“41°固阳献”,从产品振兴、品牌振兴的区域公用品牌,已然升级为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全面性系统工程。从优质农品到壮丽景观,从产业发展到品牌建设,因为一个区域公用品牌“41°固阳献”,让全国食品行业的各龙头企业了解了北方小镇固阳,也让全国更多地方的居民认识了一个生态绿色、多姿多彩的固阳。固阳县正稳步走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

近些年,固阳县在乡村振兴和“压实粮仓”中砥砺前行。坚持质量兴农、绿色惠农、品牌强农。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保持播种面积155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88万亩,多措并举促农增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6%达到16002元。聚力产业发展,深挖农特产品潜力,推动产业服务乡村大振兴。固阳县利用其区域特色,把一个“固本扶阳”的新的形象树立在祖国北疆。

策划:朱日岭 高凤义

监制:田凤元

记者:魏全民 刘欣荣(见习记者)

导演:蒋炜熙

摄像:杭盖 毕力格吐

制作:王曦曼

“丰”从草原来|武川变身记:阴山冷凉地成就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高地”

“丰”从草原来|高原“暖”产业 百姓喜羊羊

“丰”从草原来|金色五原种出“中国葵”成就“中国柿”

“丰”从草原来|拔穷根,走“牛”路 重点帮扶旗的“牛城”实践

“丰”从草原来|现代化大农业让中国碗盛更多“河套粮”

“丰”从草原来|绿色扎赉特让兴安盟大米赢在起跑线

“丰”从草原来|鄂伦春自治旗:京蒙协作推动建设中国“紫苏之乡”

编辑:李春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