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边防官兵的戍边环境越来越好。哨所的环境也真正实现了从过去的“透心凉”到现在的“舒服佳”。”
“现在的哨所在设计细节上更多地体现了人性化。”闫兴宾说,过去的卫生间都在哨所外,夏季草原蚊虫多、冬季气温又很低,战士要去解手是非常痛苦的事,“许多人往往要憋着,能少去一次就少去一次”。如今,这个问题都解决了,解手不再是一件让战士们痛苦的事了。
过去北方冬季蔬菜种类少,战士们只能吃到土豆、白菜和胡萝卜。“过去连个保温装置都没有,菜只能放在外面,都冻得梆梆硬,必须要用菜刀砍才能弄成块。”孙炳文说,现在为了让战士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鲜蔬菜,他们结合驻地特殊气候条件,在哨所内建成了无温控保鲜菜窖,不需烧煤取暖,菜窖常年保持零度的恒温,战士们称之为“天然冰箱”。在闫兴宾所在哨所的保鲜窖里记者看到,菜花、蒜薹、黄瓜还有苹果、桔子等新鲜蔬菜和水果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闫兴宾说:“这些蔬菜放一周都不会坏,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
为了让哨所官兵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近年来,哨所、执勤点安装了风光互补发电设备,配发了电视机、DVD机和卡拉OK机,安装了能收看30多个频道的卫星电视接收设备,订阅了数十种报刊杂志,安装了有线电话,还接通了全军政工网,戍边人彻底告别了“白天看山头,晚上数星星”的历史。
在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的一个哨所内,士官王晓东正在电脑前上网冲浪。“每天只需轻点鼠标,便能看到当天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报刊的消息。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风云,”王晓东风趣地说。
“我们这儿的生活是越来越舒心,大家执勤巡逻的干劲也越来越足。为了让哨所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宜人,我们在哨所外还种上树,围上了榆树墙。这样我们就更像一个家了。闫兴宾说:“我想给家里写封信,让他们也来看我的新家!”(王经国 张汨汨 孙鹏)
第2页 共2页(2/2)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