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月光和她的孩子们

回音聋儿康复乐园的老师教孩子们发音辩字
上篇
[播出时间]2008年12月11日
[播出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
[采写]中央台记者郑颖 赤峰台记者刘重文、王玉清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农家女孙月光15年来倾心特教事业,帮助一百多名聋哑儿告别了无声世界。请听录音报道《世界有爱,聋哑儿有声(上篇)》,采制中央台记者郑颖、赤峰台记者刘重文、王玉清
记者:38岁的孙月光是内蒙古赤峰回音聋儿康复乐园的校长,1993年的春天,她辞去了乡村小学教师的职务,给一名9岁的聋儿梁海当起了家庭教师。孙月光说,是聋儿母亲让人心碎的呼救,坚定了她走特殊教育这条路的信念。
孙月光:“‘谁能救救我的孩子,他不能一辈子做哑巴呵。’泪眼中透出的无助和渴望,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记者:教聋儿开口说话,对孙月光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面对没有资料、没有经验的难题,孙月光冥思苦想。经常自己对着镜子做试验,一试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弄得自己腮帮子发酸,说不出话来。
孙月光:“一点点地定口形,摆舌位,正音调,练到孩子一看就懂为止,再引导他们去理解、运用。”
记者:为了迅速掌握聋哑儿童听力语言的训练方法,孙月光专门去中国聋哑儿童康复研究中心参加了专业培训。1997年,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孙月光创办了回音聋儿康复乐园,并总结出了“回音聋儿康复法”。15年来,孙月光凭着慈母般的爱心,把150个聋哑儿带到了有声世界。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孙妈妈”。
下篇
[播出时间]2008年12月12日
[播出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
[采写]中央台记者郑颖 赤峰台记者刘重文、王玉清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农家女孙月光15年来倾心特教事业,帮助一百多名聋哑儿告别了无声世界。请听录音报道《世界有爱,聋哑儿有声(下篇)》,采制中央台记者郑颖、赤峰台记者刘重文、王玉清。
“叔叔,以后我就叫孙春华了,因为孙妈妈教会了我说话,孙妈妈是我的亲妈妈。”
记者:要喊孙月光亲妈妈的女孩叫邸春华,曾经是个聋哑儿童,在孙月光的精心辅导下,邸春华现在不仅能开口说话,还能对其他的聋哑儿进行康复训练,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孙月光创办了内蒙古赤峰回音聋儿康复乐园,为了能随时随地的教孩子们发音,她把康复乐园办到了自己家里。这个只有20平米的小屋,被孙月光隔成两间,一间是只有七、八张小桌的教室,另一间是放着三张上下床和一张双人床的卧室。孩子多,床位紧张时,孙月光就把儿子送给乡下的婆婆照看,自己搂着聋儿睡觉。
同事李文燕:“一次流感期间,好几个孩子都感冒了,小永乐半夜又哭又闹,她怕影响别人休息,抱着孩子在地上溜达,好半天才把孩子哄睡。可是孙老师刚睡不一会儿,就闻到了一股臭味,打开灯一看,小周昊吐了,孙老师的枕巾上头发上都是呕吐物。她又赶紧起来收拾。”
记者:多年来,孙月光一直处于经济拮据状态,她办学的经费大部分都是东拼西凑筹集来的。
孙月光:“收养一个孤儿,温暖一个家庭,成为更多孤残儿的妈妈,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聋哑儿、孤残儿的康复和温暖,我面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