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内蒙古搞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在内蒙古顺利完成
·内蒙古3所院校成为民族干部的摇篮
·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在交锋中诞生
·通辽——今天的变化让我们目不暇接
·鄂尔多斯两个文明建设成就展吸引海内外宾朋
·二连浩特社会发展迅猛 人民安居乐业
·呼和浩特市两个文明建设成绩卓著
·内蒙古通辽市今年交通建设赢得满堂红
图解内蒙古 更多...
蒙古民族的祖先——成吉思汗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党的阳光下
内蒙古:民族政策取得卓著成就
中广网    2007-04-1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年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光辉照耀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巨大的成就,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绩,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辉煌的成就

  全国现有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76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69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涉及20个省区市,土地总面积613.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3.87%;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达到17051.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7930.39万人,分别占全国总人口13.3%和6.3%。

  20年来,民族地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各族人民团结建设,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2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15.06亿元,比1992年增长2倍,年平均增长11.7%,快于同期全国2.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94.66亿元,比1984年增长12.1倍,年平均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421亿元,比1992年增长5.2倍,年平均增长18%。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一大批能源、原材料工业和水利、生态环境的重点建设项目,有力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二)农牧业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农业比重下降,牧业、渔业比重上升。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粮食产量由4114.6万吨增加到6586.77万吨,增长60%;油料产量由153.95万吨增加到355.39万吨,增长1.3倍;牲畜年末总头数由18198.34万头(只)增加到27987.54万头(只);猪牛羊肉类总产量由200.09万吨达到830.11万吨,增长3.14倍。牛奶产量达397.36万吨,比1984年增长4.6倍。2002年完成造林面积283.14万公顷,比1984年增长25.8%。

  (三)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过去20年是民族自治地方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目前已形成钢铁、煤炭、电力、纺织、食品、石化、建材、机械、森工、军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部门,并具有一定现代化程度的工业体系。2002年民族自治地方的原煤产量达到1.57亿吨,比1984年增长1.24倍;原油产量2460万吨,增长2.49倍;发电量1957亿千瓦时,增长8.5倍;钢产量899.82万吨,增长3.5倍;水泥产量6552.63万吨,增长6倍;糖产量669.09万吨,增长5.2倍。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迅速成长起来,涌现出了一批行销全国走向世界的知名品牌。20年来,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业企业共同发展,非国有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四)城乡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2002年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93.05亿元,比1984年增长9.7倍,年平均增长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038.18亿元,比2001年增长10.60%;餐饮业381.07亿元,增长15.9%;其他行业673.8亿元,增长5.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法人企业比上年增加29个,从业人员增加2805人,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4.4%。

  (五)对外开放贸易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增势强劲。2002年民族自治地方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01.06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50.8%。其中,出口总额55.03亿美元,增长20.4%;进口总额46.03亿美元,增长1.2倍。民族自治地方年末实有外商投资企业达到5252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16.71亿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蓬勃发展。2002年民族自治地方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线路里程分别达到1.44万公里和52.7万公里,分别比1984年增加2300公里和29.16万公里。全年铁路货运量和公路货运量分别达到23045万吨和140550万吨,分别增长91%和9.9倍,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97.92万辆。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起来,邮电业务总量达到437.71亿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达到1814.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90.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0部/百人。

  国际国内旅游持续发展。我国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旅游人次达到11988.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国内旅游收入750.84亿元,增长63.1%。国际旅游人次678.26万人次,增长96.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21亿美元,增长11.4%。截至2002年底,民族自治地方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29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19个、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5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99个;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287个;拥有旅行社1151个。

  (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增强。2002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2.72元,比上暝龀?/SPAN>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1.3元,增长2.4%。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9.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2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截至2002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城镇最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居民中有318.86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乡村最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居民中有84.98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截至2002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9万个。

  (八)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自治地方各类教育全面发展。2002年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16所,比1984年增加42所;在校生56.07万人,比1984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11%。拥有普通中学1.19万所,在校学生996.11万人,增长1倍。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发展。2002年民族自治地方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2.26万人,其中,科技及工程师1.41万人,研究与发展人员5888人。全年用于科技经费支出达182.3亿元。

  文化事业呈现繁荣景象。2002年,民族自治地方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12个,文化馆633个,图书馆567个。广播电台73座,电视台90座,分别比1984年增加31座和74座。出版图书4.56亿册,各类杂志0.91亿册,报纸13.95亿份,分别比1984年增长62.4%、16.2%和1.2倍。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民族自治地方共有卫生机构单位数1.53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8万个。拥有病床床位36.22万张,比1984年增加5.99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万人,其中医生20.8万人,分别比1984年增加5.32万人和3.17万人。农村乡卫生院7239个,床位5.43万张,农村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7.13万人。民族自治地方共有中医中的民族医生6440人,其中蒙医2766人,藏医2307人,维医1124人,傣医243人。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责编:刘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