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传活动热火朝天(资料图片)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狼烟四起,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并且将战火逐渐燃烧到鸭绿江和图门江畔,共和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挑衅,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反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内蒙古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同全国人民一道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高潮。各盟市、旗县根据中央的指示,迅速抽调干部组成宣传队,深入城镇和广大农村牧区,向各族群众宣传抗美援朝的意义。内蒙古宗教界人士也参加到了抗美援朝的爱国运动中。12月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内蒙古分会在张家口成立。 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内蒙古各族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无私支援朝鲜前线。各族人民积极开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和签名活动,各族青年纷纷要求参加志愿军,到朝鲜前线打击美国侵略者。1951年,绥远省陕坝专区公布招收300名志愿军,各族青年踊跃报名。有一位蒙古族老大娘,她的两个儿子已经参加了解放军,抗美援朝运动开展后,她又把第三个儿子送往朝鲜前线。
内蒙古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踊跃捐款支援前线的志愿军。在锡林郭勒盟东乌旗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上,到会的3000多名蒙古族牧民捐献了4000头牲畜和1万多块银元;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旗有一位蒙古族牧民,一个人就捐献了15头牛和50只羊……到195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的捐款可以购买战斗机31架,绥远省的捐款可以购买战斗机18架。全区各族群众写给志愿军的慰问信就像雪片一样,带着深情厚意越过千山万水,极大地鼓舞了前线指战员的士气。 内蒙古军区指战员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积极请缨奔赴朝鲜前线参加战斗。内蒙古骑兵三师第23团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210团后,配备了我国刚刚试制成功的最新式武器――506式火箭排炮,于1951年10月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该团连战告捷,蒙汉各族指战员同生死共患难,许多同志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在赴朝作战期间,内蒙古骑兵炮团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大量歼敌,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先后涌现出了11个集体功臣单位和123名英雄模范,为内蒙古各族人民赢得了荣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内蒙古骑兵部队担任了为朝鲜前线调教、输送战马的任务。1951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从内蒙古为志愿军购买一批战马,乌兰夫同志当即表示,先把内蒙古骑兵部队的战马送往朝鲜前线,然后从牧区购买新马由内蒙古骑兵部队负责训练,受到周总理赞赏。调教军马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任务,内蒙古骑兵部队的指战员们不畏严寒酷暑,日复一日地坚持调教,一批批优良的战马被及时运送到前线,保证了战争的需要。 绥远起义部队于1950年12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1951年9月1日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奉命开赴朝鲜前线修建泰川、院里、南市3个机场。指战员们冒着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忘我工作,并且创造了三面装车法、循环装车法和循环装石草袋法等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级指挥员以身作则,带头出工,深入到工地现场指导。广大指战员艰苦奋战,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机场的修建任务,受到了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的电报祝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满洲里市承担了苏联援助朝鲜的军火及其他军用物资的转运工作。满洲里市的广大干部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了这项光荣使命,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多次受到党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表扬。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还专门派人给满洲里市送来了纪念章。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三国军队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历时3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取得了抗美援朝运动的伟大胜利。 (赵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