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内蒙古总人口突破2400万 低于人口计划控制指标
·[关注两会]确保困难群众生活过得更踏实
·[民生之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共享发展成果]
·[十届内蒙古政协增设农牧业委员会] [全体会议]
·“莫斯科—北京”新型国际列车编组投入运营
·春运期间国航内蒙古分公司增加航班330余班
·去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953元 年增长1800余元
·二连浩特市医院免费收治蒙古国一名13岁患者
·伊利重奖优秀员工 445张奥运门票激励士气(图)
更多>>>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草原唱响大风歌
·呼和浩特出台63条意见 系统关注民生
·[残疾人之友]董智:好男儿追着太阳跑
·[直播回放]神州夜航——36年的感动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实现国际性常年开放
·[直播中国]—2007年中国乳业的竞争格局
·从草原走向国际--娜仁图雅的民族服装
·胡锦涛内蒙古考察 强调学习贯彻十七大
·市长面对面 城市零距离
更多>>>
   1月19日晚,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参加自治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欢聚一堂,观看由“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演出的《五彩传说——草原童年的歌谣》。
·歌舞展现魅力草原 《天堂草原》在南宁演出
·展示大兴安岭生态 童话《福娃五人行》出版发行
·没有统一编码 蒙古文互联网发展遭遇难题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节活动之索论嘎杯颁奖活动
·蒙古国学者盛赞中国出版的蒙古文《大藏经》
·“索伦嘎杯”学汉语知识竞赛和演讲活动颁奖
草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草原文化
[古代文化]红山文化:将中华文明推前1000年
中广网 2007-09-04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历史如同抽丝剥茧。当蝴蝶破茧而出的时候,你会惊讶于它全新的外表。就像距今5000到6000年的红山文化,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渐渐崭露出的原貌,人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

    在常规观念中,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距今5000多年,但是红山文化群落的发现把这一历史又向前推进了整整1000年。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曾和我们立足在同一片土地上,尽管中间相隔了不止6000年的时光。

    去年,国内的专家学者已经召开了一次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今年8月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会议上,各位专家对于近几年内考古资料、玉器礼制等方面的诸多新发现进行了汇总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们终于能够确认,红山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约10万平方米的巨大的遗址现场逐渐“天下大白”,这里层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几个古城,有的是原始村落,有的被疑为“古国”,也有的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王朝”

    脸色黝黑、戴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刘国祥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员,也是红山文化发掘队领队。他是国内很早接触到整个红山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工作者之一。

   “整个红山虽然离我们遥远却又与我们有着密切联系,它的发现使这一秘密慢慢摊开在我们眼前。”刘国祥说。

    2002年10月的一天,刘国祥所带领的考古队踏着前辈们挖掘的足迹,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二次发掘中看到了一个令人激动而又惊人的发现———这里有一处完整的迄今中国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原始村落。

    刘国祥说,挖房柱洞时,发现屋里有个凹面,于是就用探铲向下探察,结果向下仅50多厘米,探铲上就发现了骨渣,由此挖下去,竟然是埋在屋里的古人的尸体。

    渐渐的一个原始村落的形象呈现在了他的眼前,这个原始村落有明显的规划。

    在遗址中,村落里居住的先民显然等级不同,22号房址的主人身份显贵。房址面积最大且有别于其他房址建筑式样。考古队在这里发掘出了不少“宝贝”:3件小型玉器饰品是迄今中国年代最早的真玉器,由此将中国琢磨和使用玉器的年代上推至新石器时代中期。额顶正中有钻孔的动物头骨、人头盖骨牌饰和1件三角形镶嵌蚌壳的石质人面饰,当即他们就断定这是被认为是研究先民们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和证据。

    据判断这一原始村落距今约8200年,方圆约10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房址、窖穴和围壕等全部居住性遗迹的“中华始祖聚落”。并且原始村落里丧葬风俗奇特。

    刘国祥说,在当时能有这样气势壮伟、整齐划一的村落,表明中华民族源头还要从8000多年前向更久远的年代延伸。

    最早的粮食证明这里确实曾经大规模居住过中华先民,而且历史可能早于6000年

    面对这么庞大的红山文化历史年代的判定以及范围的考察,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于明告诉记者,他们主要采取的是利用已经出土的陶器作为考古断代的标尺;同时也依靠古代遗址中的木材进行年轮曲线比较,研究它砍伐的年代,从而推断出遗址的年代;然而最为先进的就是碳14测定法的引用,根据碳14原子衰变的规律,测定遗址遗物中碳原子的含量,进而推测出它们存在的年代。

   “而得出的结论是红山文化的绝对年代上限突破距今6000年,下限不晚于5000年。年代跨度为距今约6000年到5000年之间,主要的遗存为距今5500年左右。”于明说,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是:从北边越过西拉木伦河,并有继续向内蒙古草原深入的趋势;东边直到辽河西岸;南边的东段可达渤海沿岸,西段越过燕山山脉达到华北平原;西边为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桑干河上游。

    于明摊开整个中国地图比划着,由此可见,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辽宁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省北部与吉林省西北部相连的方圆2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但是,从其分布的密度和文化特征的典型程度来看,以老哈河中上游和大凌河中上游,即内蒙古的赤峰市和辽宁省的朝阳市两地区域最为集中。”于明说。

    从2001年至2003年,刘国祥研究员在敖汉旗兴隆沟发掘时,提取了1500多个土样,到实验室进行识别、鉴定,发现了1500多粒碳化谷粒,一是糜子,占90%;二是谷子,占10%。

    经过碳14鉴定,这些谷物距今7700年至8000年之间,这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000年至2700年。根据这一发现,专家提出两个推断:其一,这里很可能是这两种谷物的起源地;其二,西辽河上游很有可能就是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

    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教授说,世界上最早的谷子、糜子在赤峰发现,对进一步探讨深层次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搞清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研究信息资料,正像各大农业起源中心孕育了人类文化和文明一样,西辽河上游地区也孕育了中国古代北方农业文明。

    金字塔形祭坛的发现表明当时已经形成等级观念,并且政教合一

    1979年,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村发现了一组专门供作大型祭祀活动用的石砌建筑址,这是一处红山文化遗址。遗址坐落在面对开阔河川和大的山口的梁顶,居高临下,气势非凡。遗址建筑物在总体布局上按南北轴线分布,南圆北方,东西对称。

    遗址中心是北部一个巨石所砌的“大型方形基址”。方形祭坛方形基址东西长11.8米,南北宽9.5米,中间立置成组的长条石头,长条石头高0.85米左右,加工成顶端尖、底部平的锥状。方形祭坛外部四周用石块砌出石墙基。遗址的南部,是一个石头砌的石圆圈。可视为圆形祭坛,保留得比较完整,直径2.5米,距北部方形基址南墙约15米。从南端的圆形祭坛到北端的方形基址之间,是一片空地。无论北部的方形基址里,还是南部的圆形祭坛周围,都未见到柱础、柱洞痕迹,所以可以认为它不是房顶的建筑物,而是一个平台式祭坛,整个山嘴是一个公共活动的宗教场所。

    1983年到1985年,在辽宁省西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现了一处规模更大的红山文化遗址群,其中心建筑是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这些冢内石椁中的死者多为一人,也有多人,有一次葬,也有二次葬。有的石椁内随葬有大量玉器,有的则一无所有。

    直到2001年6月一次重大发现将红山文化起源说的论断又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一座距今5500多年前的“金字塔形建筑”在内蒙古敖汉旗四家子镇东草帽山后的山梁上被发现。这座“金字塔形建筑”远看是一个梯形的小山包,近看是三层石砌的塔形建筑,最底层长约30多米,宽约15米,往上逐渐变小,这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红山文化“金字塔形建筑”,约比埃及金字塔早500年左右。

    如此之大规模的祭坛以及积石冢,在远古极其简陋的生产条件下,冢群是如何挖掘的?

    就在最近一次的牛河梁的挖掘工作结束后,于明再一次来到了实地,他在这个依山而建的积石冢的周围发现有火烤的痕迹。

    “很显然他们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将地表炸开。”山是属于火山岩,硬度达到了7,古老的先民用火烧制这片土地,随后洒入凉水,地表被炸裂,于是他们在炸裂的缝隙中插入木棍,再一次用火烤然后用水浇,直到地被炸开,然后他们用石头与石头的摩擦细细打磨每个墓冢,社会的分工再一次得到论证。

    位于牛河梁第二地点的三号祭坛是一个中间呈圆形的三号祭坛,部落祖先的冢群分两排整齐地排列在祭坛周围,当巫师进行祭祖时,部落的子民都相拥在祭坛周围,并且等级地位越低的人站得越低,于明认为这所体现的以一人独尊为主的等级观念,已经制度化并以宗教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充分反映出当时社会礼制的成熟程度。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编:马立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