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内蒙古总人口突破2400万 低于人口计划控制指标
·[关注两会]确保困难群众生活过得更踏实
·[民生之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共享发展成果]
·[十届内蒙古政协增设农牧业委员会] [全体会议]
·“莫斯科—北京”新型国际列车编组投入运营
·春运期间国航内蒙古分公司增加航班330余班
·去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953元 年增长1800余元
·二连浩特市医院免费收治蒙古国一名13岁患者
·伊利重奖优秀员工 445张奥运门票激励士气(图)
更多>>>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草原唱响大风歌
·呼和浩特出台63条意见 系统关注民生
·[残疾人之友]董智:好男儿追着太阳跑
·[直播回放]神州夜航——36年的感动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实现国际性常年开放
·[直播中国]—2007年中国乳业的竞争格局
·从草原走向国际--娜仁图雅的民族服装
·胡锦涛内蒙古考察 强调学习贯彻十七大
·市长面对面 城市零距离
更多>>>
   1月19日晚,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参加自治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欢聚一堂,观看由“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演出的《五彩传说——草原童年的歌谣》。
·歌舞展现魅力草原 《天堂草原》在南宁演出
·展示大兴安岭生态 童话《福娃五人行》出版发行
·没有统一编码 蒙古文互联网发展遭遇难题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节活动之索论嘎杯颁奖活动
·蒙古国学者盛赞中国出版的蒙古文《大藏经》
·“索伦嘎杯”学汉语知识竞赛和演讲活动颁奖
新闻视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视听
民族自治60年巨变 专访杨晶主席(一)
中广网 2007-05-01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正式成立,宣告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诞生。今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五一”前夕中央台记者专访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杨晶,请听录音专访:

记者:今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请问,60年发展变化的最根本动力是什么?内蒙古在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和特点?

杨晶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成功实践。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增强各民族团结与合作、促进各民族发展与繁荣的正确选择,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保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法制上规范了中央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赋予更大的自主权利和政策空间,使自治地方政府能够在中央总的路线方针指导下,结合自治地方的民族特点和地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得到切实的保障。这是内蒙古自治区60年来发展变化的最根本的动力。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区给予高度重视和巨大支持,同时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把握机遇,完善思路,探索出一条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路子,使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把自治区置于全国发展的大局定位,牢牢把握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培育产业体系,增强发展后劲,优化发展环境,使自治区保持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遵循规律,理性发展。尊重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依托资源、区位、政策等综合优势,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协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强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使自治区的发展逐步导入科学发展轨道。三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努力促进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三农三牧”工作;在继续支持重点地区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扶持东部地区发展;在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明显增强。

记者: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地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杨晶主席: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充分发挥民族自治的政策优势,自治区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开创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在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政治方面,我区已建立了三个自治旗和十九个民族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委员中都有各少数民族代表,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负责人均按法定原则由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全区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在经济方面,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完善思路,推进改革开放,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由1947年的5.4亿元、9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4790亿元、712.9亿元,粮食总产量和牲畜头数分别由1947年的185万吨、932万头(只)上升到2006年的1700万吨、1.1亿头(只),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文化方面,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构建起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少数民族中小学和大学在校生的比例均高于人口比例。大力加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

    回顾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内蒙古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内蒙古的兴区之本和强区之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民族大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内蒙古繁荣、发展、稳定的根本前提;不断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

记者:“十五”期间,在全国来讲内蒙古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来内蒙古经济迅猛发展,有些指标居全国前列。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杨晶主席:“十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项目带动效应凸现,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投资结构趋于优化,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稳固,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十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快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1.28倍和1.77倍;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1%,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2006年,承接“十五”以来的大好来势,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态势。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0元;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43.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2元。

记者:自治区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怎样突出内蒙古的特色?

杨晶主席:2003年1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目标。近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形成了宏观规划和指导的体制和机制。二是着力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形成了以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为龙头的节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系列。三是加强了舆论宣传,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参与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共识和氛围。四是加强草原文化理论研究,提升了草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五是加强精神产品创作生产,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六是加强了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宣传,重点文物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七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了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内蒙古体育馆、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八是加强了调研和规划,有力促进了新闻、出版、演艺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除此之外,在文化队伍建设、对外文化交流等其他各个方面也加大工作力度。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国内外影响力有所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在文化建设的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迈出了打基础、造影响、创品牌的坚实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充分体现和突出内蒙古的特色,必须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必须增强文化建设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依靠经济建设的支撑加快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步伐,同时通过民族文化的发展,为自治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以时代的要求审视文化建设,以发展的眼光研究文化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推动文化建设,把创新作为推动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创造性地发展民族文化,努力形成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体系;必须坚持“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每年抓几项重点项目、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以此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步伐。

记者:在“十一五”期间如何确保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杨晶主席:“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去年11月召开的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区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目标:提高“两个水平”,保持“两个高于”,确保“两个实现”。即提高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翻一番,实现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等行列、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力争进入前列。为完成这一目标,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好中求快、扬长补短、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从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所有制和企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调整,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加大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的投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逐步改变农村牧区落后面貌。以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坚持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继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层次较高、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服务业,在有条件的地区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在生产力布局上,要积极有序地推进城镇化,着力打造东、中、西城市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一批经济强县(旗)。坚持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的统一,鼓励呼包鄂等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通过高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全区生态状况“整体上稳定遏制、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的目标。三是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和谐内蒙古。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通过持续的努力,力争使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经济结构合理、地区特色鲜明、社会稳定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内蒙古崛起在祖国北疆。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刘俊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