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与此同时,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在鄂尔多斯的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攻坚战,万名建设者将沸腾的土地搅得彻夜不宁。这项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华煤液化工艺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直接煤制油技术,因而它牵动着世界的目光。项目总建设规模为年产油品500万吨,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生产油品320万吨,总投资240亿元。建成投产后,每年用煤量970万吨,生产成品油302万吨。这项国字号工程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视察并做出重要指示。时间紧,任务重,能否按时成功开车就成为对神华建设者和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严峻考验。1963年出生的张继明就是在此最关键时刻带着神化集团总经理、煤制油公司董事长张玉卓的嘱托,来神华集团煤制油分公司担任总经理的。他们住在当地一个废弃医院住院部的房间里。一个房间挤8个人,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一进现场通常几天不休息,试车最关键的一个月,每天最多能睡两个小时。每个人的肤色越晒越黑,眼睛越熬越红。最困难的是设计和设备制造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世界上最大的反应器、最大的阀门、最大的电机、最大的装置、最厚的管道,没有焊接标准,缺少吊装设备,一切难题都必须自己解决。试车的关键时刻,张继明陪同曹湘洪院士一刻不离现场,每两个小时向北京的李毅中部长汇报一次,每一天向国务院汇报一次。2008年11月18日,在试车的最重要时刻,鄂尔多斯市委杜梓书记、市政府云光中市长、李世镕副市长带领各局办现场办公。703台压力容器手续竟然在7个工作日内全部办完,确保了顺利开车。2008年12月30日,一个值得大书特写的日子。一次投煤试车成功,并连续稳定运行303小时!得知喜讯,温家宝总理批示:"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全面掌握煤直接液化技术,并向工程建设者致以祝贺。"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贺电中说:"煤直接液化工业化装置开车圆满成功,我国煤制油技术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百万吨级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国家,这是我国煤化工领域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的一个重大突破……"
伊泰集团总经理张东海怎么也没想到,由伊泰集团及其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依托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项目会成为鄂尔多斯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上的又一大亮点,成为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煤基液化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产业化的延伸,成为我国煤炭间接液化完全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条生产线,成为民营企业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及产业化风险、加快推进国家煤制油能源战略实施的重要工程。一个直接,一个间接,不同的企业性质,不同的工业路线,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与神华共同成为鄂尔多斯煤制油的"双雄"。间接液化煤制油技术自1925年费斯驰尔和托布士申请专利之后,只有南非等少数国家对此项技术有新突破。然而,要拥有这项技术,只有花天价去南非购买。现在好了,我们有了自己研发的技术,为什么不将其尽快实现工业化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出力呢?这就是张东海常常深夜醒来苦苦思索的问题。改革开放催生出的民营企业理应为国家分忧,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啊!伊泰人在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鼓励下,以其超人的胆略与深远的眼光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年产16万吨间接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从2006年5月11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业基地破土动工,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于2009年3月27日成功出油。实现了资源就地转化增值,能源效率最大化,将煤矿、合成油、发电循环利用,科学地融为一体,探索了一条煤炭清洁加工、转化增值,节能减排的新途径……
只有科学发展的年代,才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骇世奇迹啊!
鄂尔多斯的建设者是用智慧与生命为鄂尔多斯的明天构筑着他们共同的梦想。
鄂尔多斯,你用速度与力量,还能发出怎样的震惊世界的新的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