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内蒙古

日出康巴什—内蒙古鄂尔多斯科学发展崛起之路

2009-07-08 15: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本页 关闭
    

   令世界惊诧的"鄂尔多斯速度"

    李世镕终于享受到片刻的宁静。

    这位作风雷厉风行,对经济学颇有研究,对煤化工产业工艺技术了如指掌,素有"专家市长"绰号的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一闭上眼睛,面前就会时常闪现市委书记杜梓、市长云光中充满智慧信任的目光。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习性,使他那一米八多的身体坚持天天顶着烈日出现在建筑工地上;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他与领导他的书记与市长及身边的同事们肝胆相照,终日忙碌却不知疲倦。

    令他颇感自豪的是,鄂尔多斯是中国地方煤炭机械化改造最为重视的地方之一。百万吨死亡率世界最低,2008年达0.015%。鄂尔多斯工业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打破地方国有企业传统机制的堡垒,实施股份制改造,给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之后是填补地区电力缺口,上一批发电厂,打造北方火电三峡;紧接着是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走工业园区化之路;第四是将煤化工作为主导,建设全世界最集中煤化工区,打造能源重工业基地……

    深入鄂尔多斯工业你会发现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特别注重规划,科研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家的意见通过规划平台结合在一起,大家同念一本经,对项目的科学特征把握充分;二是集中发展,项目集中布局,把大项目做基本抓手拉动内需,2008年完成投资规模1071亿元人民币,2009年规划超10亿元人民币项目25个,总投资规模200亿元以上,当年完成不少于1000亿元;三是始终把抢占国际化、现代化制高点看做重中之重,瞄准世界一流技术,让世界之最落户鄂尔多斯;四是强调效率与速度。项目一旦确立便可进入政府的"绿色通道",执行"即办制"全方位服务,分秒必争,快速推进……

    早在几年前,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就提倡鄂尔多斯工业必须实现新的跨越,实施"大项目、大通道、大基地、大集团"战略。可是鄂尔多斯大工业的春天何时能够到来呢?

    杜梓和云光中翘首期盼着,李世镕和工业战线上的所有有志之士翘首期盼着,内蒙古高原这片沉睡的土地翘首期盼着。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世界高油价给鄂尔多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006年盛夏的一天,中石化集团一个名叫季放的管理者正在广西北海筹备80万吨大炼油项目,一个电话将他从南中国海岸调到西北大草原,原因是为应对世界能源危机,国家发改委倡导推动替代能源示范项目。为规范一哄而上的煤化工有序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决定,上一套符合规模经济规律的煤、电、化、运一体化的试点项目,其中包括年产250万吨煤矿一座,煤矸石发电设备电厂一座,年产420万吨甲醇、300万吨二甲醚装置各一套、1000多公里的液体输送管线一条,总投资高达400多亿元人民币。国家发改委决定,将这第一个世界最大的二甲醚项目放在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被美国安永咨询机构评价为世界最适于发展煤化工地区之一的鄂尔多斯。2007年7月30日,项目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例会,名誉组长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组长中能集团副总经理曹祖民、副组长中石化集团总工程师曹湘洪院士带队选址,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一天行进上千公里,最后落定煤、水资源能够满足项目要求的乌审旗图克镇。国家发改委同意启动前期工作的文件下达后,中天合创项目公司挂牌成立,44岁的季放任总经理。公司初创,条件异常艰苦,季放连同他的30几位员工同住集体宿舍,他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开展大量项目核准报批工作,同时与众多国内外公司展开调研谈判,与科研院所展开技术设计与研发。为确保项目顺利投产,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杜梓,市长云光中将其作为头号工程亲自抓,李世镕副市长的电话24小时向季放敞开,他还有句口头禅:"当好服务生"……

[1][2][3] [4][5][6][7][8][9]

责编:尘沙中国广播网
分享到: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