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内蒙古

日出康巴什—内蒙古鄂尔多斯科学发展崛起之路

2009-07-08 15: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本页 关闭
    

    抓住历史机遇,打造鄂尔多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实现鄂尔多斯跨越发展已刻不容缓!

    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让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寝食难安。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鄂尔多斯要率先奔跑,确立产业高端发展定位,发展能源新型开发利用模式,发展"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四大产业,将使鄂尔多斯成为世界现代化工的重要基地和煤化工新技术的应用基地及孵化器。

    在杜梓和云光中看来,任何睿智的开拓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思想体系与发展模式。鄂尔多斯的开拓者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发展理论,即将地区做为一个整体来经营,全力打造地区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绝对竞争优势。为此,必须具备五大要素:一是把资源变为有需要的资源。如煤炭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不盲目扩张。根据市场需求控制产能,使产能有所储备,既不垄断又要满足市场,保持相对合理利用。二是引导企业实施扩张型发展战略。培育开发地区企业家扩张型心智模式,不断做项目,扩大资产增量与市场份额。王林祥打造棋盘井工业区(煤、电、化、硅铁、PVC一体化);戴连荣打造乌审召化工区甲醇基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制造甲醇项目;王文彪打造40万吨PVC工业区(与上海华谊集团、神化集团联合开发),形成PVC、水泥、发电厂一体化工业群。三是不断改善地区工业发展支撑条件。不停地强化交通、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地区工业发展基础配置。四是提高政府效率。效率是竞争力的标志,鄂尔多斯的半小时要相当其它地方的一个工作日。市党政、人大、政协领导班子每人联系一个重大工业项目。旗区党政班子以加快发展增长至上为己任,全力抓开工、抓项目。2009年4月开工项目全市达到581个,同比增长1.4倍。五是善抓国家政策机遇。找到与国家和市场需要的结合点,迅速将国家政策导向与地区发展深度结合……

    作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决策者和最高行政长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深深的危机意识。要善于逆向思维,比如选择项目不只是考虑市场好时如何发展,更重要的是思谋市场萧条出现危机时将怎样应对。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大的危机,都孕育着大的机遇。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运筹帷幄者,要学会"危"中见"机",由"危"转"机"。

    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命运。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才是鄂尔多斯面临的最大挑战;坚持科学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才是鄂尔多斯的根本出路!杜梓和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做出的新的抉择是: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新战略,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举措、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地,全面提高地区的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鄂尔多斯以科学、和谐、精彩的新形象走向全国前列、走向世界一流、走向现代化……

    "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是鄂尔多斯人在科学判断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结构调整是基础,只有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有效转变发展模式,建立更有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新强市是保障,只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新型城市,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真正形成地区核心竞争优势。实施"结构调整、创新强市"战略,是鄂尔多斯市委对鄂尔多斯发展规律的理性把握,是鄂尔多斯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深入探索!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市委书记杜梓在2008年年末的一次全委会上面对全市党员干部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凤凰涅槃的勇气,开辟新天地,开拓新境界。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阵痛之后才能获得新生。差距往往是在逆境中拉大的。危机面前,谁主动作为,谁受益;谁早调结构,谁早受益。我们必须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迫感,一马当先,率先作为,危机过后,必然是风景这边独好……"

    鄂尔多斯,究竟将呈现给世人怎样的风景呢?

[1][2] [3][4][5][6][7][8][9]

责编:尘沙中国广播网
分享到: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