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呼和浩特市评选出“新八景”
·内蒙古成为国内外人才建功立业大舞台
·内蒙古实现村村通电
·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开始自觉发展旅游业
·内蒙古农牧区:修路通电上宽带
·乌兰察布市打造“中国马铃薯之都”
·巴彦淖尔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成为经济发展亮点
·河套老窖创造内蒙古酒业发展奇迹(图)
·伊利集团把回报社会作为企业责任(图)
·内蒙古自治区着手组建内蒙古博物院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新建乌兰恰特大剧院
国际会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历史大事件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为边疆建设作贡献
中广网    2007-07-3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成立于1969年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吸纳了20多万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和自治区内城市的知识青年。这些城市青年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报名开发建设保卫祖国北部边疆,在东起锡林郭勒草原西至乌兰布和沙漠的千里边境线上,奉献了青春,作出了贡献。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广大知识青年在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努力学习生产技能,进行科学试验,在改造大自然中大显身手。他们在不毛之地上试种水稻获得成功,亩产达到千斤;在塞外高原上,培育成功了第一代棉花;在无霜期较短的条件下,试验农作物一年两熟获得成功;在寸草不长的沙碱地上,创造了治沙改碱夺高产的经验。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是工、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单位,活跃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知识青年,在当地蒙古族牧民的具体教授指导下,学会了接羔、放牧、挤奶、剪毛等技能,在发展畜牧业中贡献了力量。落户乌梁素海周围的知识青年,一面开垦荒地,治沙治碱,进行农田建设,发展粮食生产,一面下海捕鱼,收割芦苇,从事编织副业,为国家提供水产品、工业原料。生产建设兵团“五七”化纤厂的女知青,一面参加工厂建设,一面参加生产,为国家贡献了大批当时紧缺的化纤混纺布匹。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建制于1975年撤销,大批知识青年返城。根据实际情况,兵团辖区一部分改制为国营农牧场,一部分划归所在地盟市乡镇。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