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全国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内蒙古检察机关30年来不断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展,法律监督职能不断完善。恢复重建30年来,各级监察机关通过办案,共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2亿多元;有效的维护了法律尊严,为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30年的时间里,内蒙古的检察机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办公设备到执法观念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案方法,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办案人员。近日,记者走进很多基层检察院采访。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这支队伍的高效、廉洁与公正。

陈文
人物篇(三):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文:反贪战线上的福尔摩斯
陈文的名字,如雷贯耳。从赤峰市检察院记者就听说了这位被称为“反贪战线上的福尔摩斯”的人物,在去往敖汉旗的路上,这个名字又不断地被提及。这样的人物让记者非常好奇,在自己的脑海中就为他画了一幅素描,类似演员高曙光或者是陈宝国那样的吧。反贪工作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初见陈文,发现人如其名,文质彬彬是跳到记者脑海中的唯一词汇。第一眼看到他你会很容易觉得他是一位书生,书卷气质很浓。但是如果你注意到他的双眼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他看似文弱的外表下,有着那样的锐利眼神。我想这样的眼神是一位长期奋战在反贪战线的检察工作者热情与智慧的最直接体现吧。
熟悉陈文的人说,他是一个血性十足、爱憎分明的反贪勇士,自1981年踏进人民检察院的大门,27年如一日,先后被上级检察院记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两次,2005年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侦查员”,他所分管的反贪工作连续十年在赤峰市各旗县区中名列第一,所分管的反渎工作从2005年起,也已经连续三年在各旗县区中名列前茅。
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危险和牺牲。因为办案,妻子遭打击报复而失业;因为办案,家人接到恐吓电话,几易家中电话号码;因为办案,多少“朋友”背后直指陈文不讲义气而断交……
采访过程中,只要提到他办过的案子,无论多长时间的案子,他都是如数家珍,当时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推断都记得清清楚的;也只有说起自己办过的案子,他才能侃侃而谈。
采访最后,记者问陈文,这次又入选了内蒙古十佳检察官,最后想说些什么,陈文说,不知道说什么,实在不会面对记者的话筒。这样的采访结束的似乎有点儿仓促,但是或许这样的结束能让我们更了解陈文。(记者郑颖、刘俊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