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车上的记者都为这个小旗县合理的规划、富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建筑、漂亮整洁的市容而感概。改革开放30年,这个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西大门绽放出如此夺目的光彩。

苏尼特右旗检察院自动化办公
县城不大,就在记者还在讨论美丽的城市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苏尼特右旗检察院;建成近两年的办公大楼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在我的采访本上,标注着这一站采访的重点是办公信息化及科技强检。
开始有一点疑惑,似乎信息化、科技这样的词似乎和这样的小城占不到边儿似的。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我不得不折服于这座美丽的小镇,不得不感叹这个基层院的魅力。
苏尼特右旗人民检察院1978年10月1日恢复建院,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三十年。在建院初临时借用的五间土房和仅有的五名干警的艰难条件下,近十届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干警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在不断前进和发展中为苏尼特右旗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3年,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后,面对因全旗连年遭受特大自然灾害财政匮乏和检察官断档、干警结构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办公、办案用房紧张、干警文化程度及业务建设滞后的现实状况。通过积极的探索,院党组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抓“两房”建设奋斗目标和“向科技要素质、要工作质量”的科技强检工作目标。以积极推行“三创新”即创新队伍管理机制,提高干警综合素能;创新“两房”建设,提升科技强检步伐;创新业务机制,提高检察机关良好形象为突破口,以贯彻中央关于强化“两高决定”及基层院公用经费保障规定为契机。在争得自治区、锡盟及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10(包括内部餐厅及招待所)平方米,适应现代科技强检的办公、办案综合大楼终于2006年11月18日顺利搬迁入住。
随着搬迁到新的办公大楼的同时,苏尼特右旗检察院信息化及科技强检的运用工作也在新建大楼得以完美体现。该院检察长塔娜告诉记者,大楼建设初始,他们就请专家来为办公室布置网线。在整个过程中都考虑到了防泄密、防窃密的问题。如今,园内相关领导在办公室就可监看到询问室、讯问室的情况。这样的信息化在办案过程中有时候可以起到“奇效”。

苏尼特右旗检察院讯问室
检察长塔娜告诉记者,由于苏尼特右旗面积不大,人口也相对较少,像她这样在这儿工作了近30年的人,对这里的人都太过熟悉,往往在办案中,要面对自己的朋友甚至亲属。这样的“熟悉”让自己会知道他们的一些性格特征,便于办案,但同时由于“熟悉”,使这些人总要攀关系,不配合调查,而如果她不参与案件,又担心年轻的办案人员抓不住重点,错失良机。现在实现了办公信息化之后,像她这样的“熟面孔”不用再直接面对嫌疑人,而是坐镇办公室,通过网络指挥、指导讯问过程,不让良机错失,又避免了嫌疑人要攀关系的想法。
实际上,信息化、科技化的作用远不止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同步录音录像等科技化手段的应用,对实现“文明执法”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同时,科技手段的运用也让检察院能够更好的应对面对嫌疑人的突然翻供等情况。
苏尼特右旗检察院检察长塔娜说,检察机关重建30年来,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检察机关上级部门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让检察院的工作不断地进步发展。(记者郑颖、刘俊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