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研发应用时不我待
多年来,我国在钍资源研究、利用上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甚至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较大,尤其是核电领域的研究、应用相对滞后,致使大量宝贵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为此,部分专家呼吁:
第一, 加大投入,摸清白云鄂博钍矿家底。同时,重新定位白云鄂博矿的开发思路,保护好含有稀土、铌、钍等矿物的岩石、尾矿。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包钢集团对白云鄂博矿实施综合性、保护性开发,并进一步提高外购铁矿的比例。
第二, 尽早介入,将钍矿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尤其是将钍矿提取、燃料元件制备、钍基先进重水堆设计制造以及钍冶金、新材料、光电元件制造等纳入国家科技和产业规划。
第三, 尽快推动国内研究机构形成合力,及早确定一批攻关项目,推进钍利用技术产业化,国家对相关产业予以政策扶持。
第四, 国家应加大投资,扩大包头放射性废渣库容积,并依托现有条件设立国家钍产品收储中心,将其列入核电燃料储备体系。专家建议鼓励当地钢铁、稀土企业提取钍初级产品,国家每吨产品予以3万元至5万元的补贴。(任会斌)
第3页 共3页(3/3)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