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在内蒙古包头市采访了解到,作为闻名中外的巨型多金属共生矿,多年来,白云鄂博矿除铁矿、部分稀土得到利用外,钍等众多伴生矿都流向了尾矿坝。
包头钢铁集团及部分专家建议,国家应及早开展钍矿回收、研发利用等工作,以丰富核电燃料储备,拓展核电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天地,并带动冶金、航空航天、光电等相关钍应用产业的发展。
“珍宝”成了环保包袱
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白云鄂博多金属共生矿,经过80多年勘查,在50多平方公里的矿区内,已发现铁、稀土、铌、钍、铜、萤石等170多种矿物。据包钢集团的统计,目前,累计探出的铁矿已达14.6亿吨、稀土约1亿吨、铌氧化物约660万吨。
白云鄂博还是我国最大的钍矿。据包头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延辉介绍,白云鄂博主东矿的钍氧化物含量平均在0.038%左右,高的达0.046%,资源量约为22.42万吨,占全国现已探明总量的77%以上。随着勘探深入,白云鄂博矿区还可能进一步扩大,仅主东矿的钍氧化物远景储量预计超过30万吨。
自1954年以来,白云鄂博矿一直作为铁矿开发。目前,年采铁矿1200万吨以上,选铁后除回收少部分稀土外,大部分的稀土及其他伴生矿均堆进了尾矿坝。据马鹏起教授介绍,伴生的钍矿中,分别约有13.5%和6.5%进入了铁精矿、稀土精矿,其他80%被堆进了尾矿坝。
目前,包钢集团尾矿坝已是世界级的人工堆积稀土、铌、钍矿山。据包钢集团总经理司永涛介绍,近年来随着铁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尾矿坝已存尾矿1.5亿多吨,尾矿除富集了大量的稀土、铌等矿产外,钍品位也提高至0.062%左右,折合钍氧化物约10万吨。
据包头稀土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莹介绍,包钢集团等企业冶炼铁、稀土产生的放射性矿渣,目前储存在包头市哈德门沟西一公里处的放射性废物库中,如今该废物库存有含钍废渣35万吨,已经接近设计库存。此外,存放每公斤废渣收费0.25元。
然而,当地部分中小稀土企业为省钱,根本不存,而是采取空地堆弃的处理办法,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水资源,致使宝贵的战略资源反成了“环保包袱”。
第1页 共3页(1/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