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今年内蒙古生态建设任务将达约1400万亩
·气温近日持续偏高 黄河包头段预计提前开河
·赤峰市通报因强制拆迁引发自焚事件调查结果
·内蒙古第一家氢氧发生器项目落户包头滨河新区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边检站温馨贺卡为客商传真情
·假广告忽悠人 工商部门提醒求职者 求职需谨慎
·周杰伦主演<刺陵>将在阿左旗通湖草原景区实拍
·呼和浩特强制下架“非药品冒充药品”507个品种
·包头公路区间测速覆盖面近400公里 为全国首家
更多>>>
·内蒙古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时代先锋:土右旗检察院张章宝
·农机购置补贴引发河套农民“购机热”
·聚焦2009春运—我为春运忙
·我为春运忙——1717次列车车长陈卫东
·改革开放30年 首批98户鄂伦春猎民住新楼
·韩志然书记畅谈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
·世界有爱 聋哑儿有声—声音使者孙月光
·改革开放30年 专访代主席巴特尔
更多>>>
   为支持满洲里文明城创建工作,满洲里海关确立了“口岸兴、地方兴、海关兴”的发展理念,出台了《满洲里海关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
·开学前扎兰屯公安交警全力整治非法校车
·今年春节咱就看《金牛闹新春》
·呼和浩特市春节期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首届内蒙古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内蒙古今年发掘墓葬近300座 出土文物近2000件
·“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再上新台阶
聚焦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聚焦内蒙古
鄂尔多斯治沙:“善退”沙变少 “巧进”绿增多
中广网 2008-07-22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反弹琵琶”更动人

  沙柳从“烧火柴”变成“摇钱树”,农牧民治沙有了积极性

  在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小骏马沙柳林基地,一丛丛沙柳拔地而起,生机盎然,牢牢地固定住了下面的沙地。两年前平茬的沙柳已经长到一人半高、铅笔粗细。

  据东达集团负责人介绍,这个沙柳林基地有近3万亩,主要用作东达集团造纸原料。目前企业沙柳造纸项目每年需要10万吨沙柳原料,随着产能的扩大,沙柳需求量还会大幅度增加。企业将投资3亿元,在库布其沙漠周边地区建设350万亩沙柳种植基地,带动12万户农牧民增收致富。

  沙柳是沙区特有的灌木树种,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鄂尔多斯市林业局总工吕荣说,沙柳每隔3到4年必须平茬一次,萌蘖更新。过去,沙柳的主要用途是当柴烧,当地农牧民种植、平茬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量沙柳得不到平茬复壮而枯死。

  随着东达集团造纸、乌审旗生物质发电、碧海高密度板材、宏业人造板等一批以沙柳为原料的企业茁壮成长,沙柳变废为宝,从“烧火柴”变成了不仅能防风固沙,而且帮助农牧民增收的“摇钱树”。

  在杭锦旗锡尼镇吉厚诚切片厂,沙柳堆积成一座座的小山,不断有满载沙柳的车辆驶来。厂长王顺虎告诉记者,该厂将沙柳切片后卖往人造板厂,供不应求。“沙柳收购价格四五年前每吨约80元,现在已经涨到了每吨180元。老百姓种沙柳的积极性非常高。”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沙柳工业原料林基地585 万亩,年产灌木枝条117万吨。鄂尔多斯人把这一做法形象地总结为“反弹琵琶”――通过产业发展逆向拉动生态建设。“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绿色难以持久。”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副局长袁庆东说,“防沙治沙必须解决沙区群众脱贫致富难题,我们通过产业化这个突破口,使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农牧民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社会力量。”

第2页  共3页(2/3)  上一页  下一页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格格      
相关新闻
· 鄂尔多斯市前旗科技局强化党风廉政反腐败工作
· 火炬传递城市鄂尔多斯: 资源宝地 举世罕有
· 内蒙古鄂尔多斯: 3000年青铜火焰铸就民族巍峨
· “天骄圣地”鄂尔多斯:绿色映祥云 激情迎奥运
· 鄂尔多斯市一位花甲老人刺绣圣火灯为奥运祝福
· 鄂尔多斯对电煤价格实施临时最高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