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学是靠科技翻的身,科技是他致富的助推器,谈起科学种田的切身感受,赵文学总结出独特的几条经验,体现了危机感、科技感、超前感和独特感。
危机感——应该说赵文学有超前意识,意识到今后劳动力资源必然缺乏。也意识到没有机械种不好地,所以就是勒紧裤带也要买设备,买了插秧机、水耙、打禾机、喷灌机和四轮等,除收割机外基本上配套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省工时。事情果如赵文学想象的那样,有了机械插秧不愁, 就解决了大问题,而如今,人手不够,到了农忙季节,剩余劳动力早巳外出打工,根本雇不着人。今年,赵文学种水稻120亩、玉米35亩、葵花、角瓜等11亩,收入15万元,真正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光是120亩水稻,亩产1100斤,收13万斤粮食,加上稻草,成堆成垛、堆积如山,是雇的联合收割机,连续割了两天半,麻袋、编织袋装了1000多袋,打场、装袋、往回运,就足足干了五、六天,没有机械行吗?
科技感——赵文学知道,种地不讲科学不行,不讲科技,必定失败。所以,平时就刻苦钻研、注意学习。放光盘学栽培技术,翻看《黑龙江农村报》、《内蒙古水稻开发》,在资料上寻经找宝,哪办班了、哪讲课了,凡是有学习机会他从不放过,自己还走出去学习考察。几年来,去查哈阳农场、上四平、到绥化、齐齐哈尔,对科技良种,总是货比三家,看准了就引进来,行就种,不行就淘汰,先后引种了俄罗斯早稻、9512水稻等20多个,选的都是产量高、米质好、口感好、抗低温冷害的良种。不管种啥水稻,他掌握一条标准,那就是必须质量好、口感好、好吃。赵文学从99年起就种长粒米,不同品种年年换,今年种早熟长粒王,分蘖率高,一穗多叉,多达百粒。故而产量高,水稻在高寒地区很难达到亩产千斤,赵文学种的水稻是绿色食品却超了千斤,达到亩产110斤。为人称道的是,赵文学试种成功之后,别人要种,不单在本村组,包括外乡的乃至阿荣旗的水稻户,不保守、不保留,不要高价,按商品粮价格卖种子,无论是闲谈交流还是上门讨教,就是外出看到人家种的水稻有个么毛病,是咋回事,得怎么治,他都要给你讲个明白。
独特感——同样是种地,赵文学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同样的年头、同样的地、同样的品种,而赵文学种的庄稼长的就比别人好,产量也高。为什么?这里就有小窃门。丰单3玉米才出苗时,气温低不乐意长,赵文学很主意这个细节,马上用铧子来回犁上一遍,别看这么一豁弄,作用是提高了地温,这样,别人的粉籽没出全苗,他的就出全了,不但保住了苗,长的也比别人的好,就比别人多打粮。
同样是施肥,别人可劲上化肥,赵文学却用微肥,上氮磷钾都比较全的复合肥。他知道二胺、尿素里缺钾肥,而水稻、玉米还需要锌肥,水稻缺微量元素硅,稻草里10斤就有1斤硅,没地方买,地里又缺硅,这些缺货,赵文学千方百计想办法,咨询请教,参加全国农药、化肥订货大会,现场请教专家、教授,就知道到哪能弄到二氧化硅,也解决了大问题。为了保证质量,一些敏感物质,如农药就直接上哈尔滨厂家进货。就是田间管理,除草、喷药、灌溉样样都有说道,赵文学给水稻灌溉也不是灌满水拉倒,采用的是省水的浅湿干轮回灌溉法,这样就提高了地温,抗病、抗倒伏,因为水稻是高温作物,所以根系发达不早衰,庄稼也就长得好。
超前感——赵文学还具有超前意识。赵文学根椐水稻不能连作习性,经常换品种。他率先试验引种,先种长粒米,待到别人也种,种的多了,他又上绿色食品。他讲究质量,一定要好吃才行。也就是这样,他种的大米,每斤能卖1、50元,坐在家里就销售一空。有些人种普通大米卖1、30元一斤,拉到城里还得紧吆喝。如今,赵文学种水稻出了名,成了这方面的领军人物。他又开始琢磨,大伙来找我,我也要不负众望,要联系张罗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搞一个2000千亩规模的生产基地。他说啥也不图,就是为种植户找条致富门路,为呼伦贝尔市绿色食品增加原料,在有生之年,能为社会作点贡献,把科技这杆大旗扛到底。
第2页 共2页(2/2)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