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聚焦内蒙古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聚焦内蒙古 |
 |
内蒙古赤峰市能源转型催生中国风电之都 |
中广网 2008-02-28 |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
中广网呼和浩特2月28日消息 2月26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五期风电场施工现场一片忙碌。一辆巨型吊车伸出长臂,将一个直径75米、36吨重的白色钢质风机叶片稳稳吊起,随后叶片顺利就位与机舱对接。如今,赤峰市的风电开发正迎来一个黄金期,全市风电装机已达到50万千瓦,占全国装机容量的8%以上,一跃成为全国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地级市,实现了从“煤电之城”到“风电之都”的转型。
在赤峰市风电开发图上,总蕴能1800万千瓦的“L”型风电基地,被划分成了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松山区3个风区。在达里风电机组前,技术人员算了一笔账:一台600千瓦的风机,每转一圈能收入3角钱,一天正常工作20小时收入就近万元。这种高回报、无污染的产业,使一些风电企业闻风而动,纷纷到赤峰投资开发风电。大唐赤峰赛罕坝公司投资18亿元,相继完成的4个风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赛罕坝风电场以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成为全国最大的在役风电场。去年,该企业又启动了30万千瓦风电项目,年底该风电场将成为亚洲第一大风电场。如今,赤峰市已引进大唐风电、国电龙源电力、中电投等18家风电企业,已投产项目14个,在建项目12个,完成投资近100亿元。赤峰市已列出风电开发的时间表:2008年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00万千瓦,2010年达到200万千瓦,2012年达到300万千瓦。
风电设备的国产化,让赤峰市风电产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在翁牛特旗孙家营风电场,场内134台机组全部采用新疆金风科技公司的风机。这种专为北方地区量身订做的国产风机与进口风机相比,每千瓦装机成本下降2000多元,还省去了10%国际运输费用,订货期比进口风机缩短近40天。由于供货及时,去年孙家营风电场仅用了8个多月就完成装机10万千瓦任务,成为全国第一个整机国产化的风电场。
开发风电让能源工业走上了生态文明之路。如今,赤峰风电与火电装机容量比已达到了1:5,草原上林立的大风车不仅为赤峰带来了滚滚财源,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据悉,去年该市风力发电量达到9.59亿千瓦时,实现工业增加值247.67亿元。与火力发电相比,节约原煤96万吨,减少废气、废渣排放75万吨,年创环境效益近1.6亿元。
|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网 责编:任艳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