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经典中国 辉煌30年 西电东送 东西共赢
·巴特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游客接待量增长1万倍
·内蒙古启动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温暖工程”
·包头:取得3C认证的电线电缆质量合格率仅为15%
·内蒙古将开展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整顿规范工作
·《环评法》助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 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推进新农村建设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0万平方米
更多>>>
·[11月17日跟我走吧]游访爨底下村
·内蒙古农牧民工:"打工地挣钱 家门口取"
·内蒙古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走进90后跑酷一族—呼和浩特跑酷团体CP
·[我的亲历]张立胜的绿色家园
·内蒙古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可获补偿
·内蒙古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乳业健康发展
·呼铁局古城湾万吨环保煤炭装车基地运行
·回望“神舟”七号[升空][出舱][返回]
更多>>>
   11月8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的卡多根剧场,中国内蒙古民族歌舞剧团青年合唱团演员为观众表演传统节目。长调、马头琴和呼麦在当晚的演出中一一得到展现。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内蒙古新发现文物点1137处
·内蒙古杂技学员在武汉国际杂技节比赛中获铜奖
·巴丹吉林沙漠:大约5000年前就有大量人类活动
·第4届呼和浩特百姓最满意品牌活动即将全面启动
·内蒙古49名民间艺人献艺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
·《一代天骄》让北京观众领略浓郁蒙古族风情
聚焦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聚焦内蒙古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打破联产承包走进现代农业
中广网 2007-12-21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呼和浩特12月21日消息 近日,记者从鄂尔多斯市获悉,他们对土地联产承包做了大手术,即:打破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下的耕作方式,改变原有土地格局,把原本一家一户分散耕作的土地化零为整,以100亩种植面积为单位,进行集中使用,让土地实现规模化后,实施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浇灌、机械化收割等。这一做法,结束了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土地上耕种、收割的历史,把这些活都交给“机械”干了,使农民由“种地人”转变成只是土地的管理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项改革,使土地生产成本降低10%,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以上。

    鄂尔多斯市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白玉岭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30万亩土地上进行了试点,明年开始将全面推广,力争用几年的时间使全市农业实现现代化。

    突破家庭联产承包形式 大胆尝试现代农业生产

    在发展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工作中,鄂市决策者根据当地实际审时度势,提出把土地规模化、灌溉节水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经营产业化作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他们首先在有条件的地方,打破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下的耕作方式,改变原有土地格局,把原本一家一户分散耕作的土地化零为整,以100亩种植面积为单位,进行集中使用,让土地实现规模化后,实施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浇灌、机械化收割等,把土地进行整合并连成一体进行规模化经营。在采取节水灌溉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基地从耕种到收割全部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生产,并形成了新的合作组织形式,农民的土地收益则以土地多少和等级为基础进行年终结算,农民不参加劳动也可以因其承包的土地多少和土地质量的好坏获得收益。这个做法,解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政府为此还把他们引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农牧民收入大幅增加。

    为推动此项改革,从2006年起,鄂尔多斯市将4.03亿元巨资投向“农牧业优化开发区”,以水权转换、土地整合为契机,集中打造30万亩高标准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示范区。其中,达拉特旗3万亩、杭锦旗10万亩、准葛尔旗6万亩、鄂托克旗3.6万亩、鄂托克前旗1万亩、乌审旗2.8万亩、伊金霍洛旗3万亩。

    30万亩规模经营任务下达后,鄂尔多斯市各地立即投入到田间障碍清除、平整土地的工作中。

    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北部的杭锦旗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人,承担着30万亩现代高标准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中10万亩的改造任务。记者在杭锦旗西北部的呼和木独镇调查时,该镇镇长敖腾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讲述了他们2万亩土地整理的前前后后。

    2006年冬天,杭锦旗委、旗政府领导来镇上调研时,提出要发展沿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当时,呼和木独镇党委、政府领导听说后,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并积极争取到2万亩的土地改造项目。

    今年一开春,镇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主抓土地整理工作,按照旗委旗政府的要求,2万亩的土地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整理出来。3月底开工,4月底完成,时间紧,任务重。

    呼和木独镇所整理的2万亩土地涉及到两个村,14个社,461户1706人。他们通过清除田间障碍,平整土包,填充洼地等,把2万亩土地整理完成后,在规模经营区采取联户经营的模式,以5000亩为单位,组成新的经济合作组织,组织农业生产,年终与农户按协议分成。

    据呼和木独镇大寨村的村民老贾介绍,他所参加的这个组织是若干种田能手联合组成的,属于联户经营,共有26户人家,都是平时在村里关系比较好的,他们通过协商选出7个代表负责管理他们的全部土地。老贾因为种田经验丰富,威望高,成为这个组织里的主要带头人。在农忙时,协调和组织农业生产,为26户农户搞好服务,其他代表各有分工,有的负责对外联系农机服务队,有的负责买种子化肥,有的负责管理财务。

    老贾还举例说,比如该给庄稼打药的时候,商量好一亩地需要多少钱,统一好价钱,派代表收钱,联系农机服务队来操作,自己不用亲自下地打药;农户根据土地的等级和亩数的多少筹够钱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

    用镇长敖腾的话说,“现在我们就是把账算好,搞好管理,服务农户”。

    他介绍,过去,这个镇有1706个劳动力,现在围绕农业耕作的劳动力只剩1400人,解放出劳动力394人。原来只有17000亩的土地,通过清除障碍,平整土包,填平洼地等整理后增加到现在的2万亩,土地平整后,使得实际耕种的土地增加了20%。另外,他们还采取企业反租倒包等形式,整合土地管理规模。同时组建大型农机服务组织,承包各经济合作组的机械化生产。5000亩的土地过去需要近100户农民经营,现在只需要26户,人均可支配的土地由原来的每户50亩,增加到现在的193亩,留在土地上的人,可支配的土地放大了5倍。有70户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走出去的70户,无须承担耕种土地的任何开支,只是根据自己土地质量的优劣,即土地等级,和承包人签订租赁合同就可稳拿租金,最高的每年可拿到每亩300元,最低的70元。

    土地规模化后,便于大型机械化作业。这些机械设备由农机服务队提供,呼和木独的2万亩土地总共成立了4个农机服务队,每一个服务队是由有3户或5户联合起来成立的,每个服务队全程作业面积在5000亩以上,实现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这项改革,主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也就是机械化。所以,组建机械服务队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购买大量农机具的资金是个难题。据介绍,他们每个服务队要投资100万元。其中,市政府补贴一半,另一半由服务队承包人自筹。

    据了解,像这样大中型的农机服务队在鄂尔多斯全市有100个,全部进行市场化运作、股份制运营。其中项目区共组建了75个农机服务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编:格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