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经典中国 辉煌30年 西电东送 东西共赢
·巴特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游客接待量增长1万倍
·内蒙古启动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温暖工程”
·包头:取得3C认证的电线电缆质量合格率仅为15%
·内蒙古将开展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整顿规范工作
·《环评法》助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 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推进新农村建设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0万平方米
更多>>>
·[11月17日跟我走吧]游访爨底下村
·内蒙古农牧民工:"打工地挣钱 家门口取"
·内蒙古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走进90后跑酷一族—呼和浩特跑酷团体CP
·[我的亲历]张立胜的绿色家园
·内蒙古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可获补偿
·内蒙古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乳业健康发展
·呼铁局古城湾万吨环保煤炭装车基地运行
·回望“神舟”七号[升空][出舱][返回]
更多>>>
   11月8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的卡多根剧场,中国内蒙古民族歌舞剧团青年合唱团演员为观众表演传统节目。长调、马头琴和呼麦在当晚的演出中一一得到展现。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内蒙古新发现文物点1137处
·内蒙古杂技学员在武汉国际杂技节比赛中获铜奖
·巴丹吉林沙漠:大约5000年前就有大量人类活动
·第4届呼和浩特百姓最满意品牌活动即将全面启动
·内蒙古49名民间艺人献艺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
·《一代天骄》让北京观众领略浓郁蒙古族风情
聚焦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聚焦内蒙古
南京400名知青欢聚一堂纪念支边工作39周年
中广网 2007-10-23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呼和浩特10月23日消息 “赛拜努(你好)!赛拜努!”21日,在江宁区的千盛农庄,南京市400名曾经在内蒙古支边的知青欢聚一堂,纪念他们支边内蒙古39周年。一些好久没见面的知青甚至用蒙古语打起了招呼。

  1968年10月21日,1087名十七八岁的南京青年怀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支边。当时,他们分别被安排在乌审旗、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3个旗的19个公社中。从此,他们和鄂尔多斯的人民共同学习,共同劳动,有些知青就住在牧民家里,与牧民一起放羊放牛。鄂尔多斯成了南京知青们的第二故乡。

  知青周素珍至今依然保存着她的“下乡上山批准书”。周素珍回忆说,当时,为了响应建设祖国边疆的号召,南京的初中生、高中生都以到内蒙古支边为荣,大家都争着报名,有人甚至写了血书。周素珍说,收到批准书的时候,她兴奋得一夜没睡着觉。

  在千盛农庄,一辆“蒙K”开头牌照的汽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们都是1968年被一辆车送到鄂尔多斯市的女知青,现在平均年龄58岁了。”车主仁淑芳指着袁安陪、陆学萍、张登杰等3人告诉记者。她们4人被安排到鄂托克旗后,都在水泥队里工作。后来,很多在内蒙古支边的知青陆续返乡,但她们4人却留了下来。因为,在鄂尔多斯市,她们找到了各自人生的另一半。陆学萍嫁给了当地的蒙古族人,并育有一儿一女。谈到和丈夫的相识,陆学萍笑着说,丈夫当年用蒙古语写了封情诗,深深打动了她的心。袁安陪告诉记者,鄂尔多斯的人民对她们非常友好,留在当地后,她们都进入了事业单位工作。如今,她们在第二故乡生活得非常好,就是非常思念南京的亲人。袁安陪说,这次她们4人决定开车来南京,一是刚刚考了驾照有点“技痒”,更重要的是想从北到南,沿途好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路上她们开了2天,行程1800公里。张登杰则表示,这次回来,发现南京的变化实在太快了,她两年前才回来过一次,两年一过,南京又大变样了。

  昨天,400多名知青依旧根据当年在内蒙古支边的公社分组聚餐,饭后表演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文艺节目。

  据了解,1998年,南京市与鄂尔多斯市结为友好城市,这次的聚会也得到了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鄂尔多斯当地的8家媒体也千里迢迢赶到南京报道这感人的一幕。

  在内蒙古生活了14年的老知青、南京市国税局副局长吴家铎表示,举办此次聚会的目的,一是让许久不见的知青们见见面,二是2008年就是南京知青赴内蒙古支边40周年,知青们将组团回第二故乡探亲,此次聚会也是为了讨论探亲的事宜。(朱晓露)南京日报



来源:南京日报    责编:郑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