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聚焦内蒙古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聚焦内蒙古 |
 |
再造绿色屏障 呼伦贝尔草原沙化治理初见成效 |
中广网 2007-06-15 |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
中广网呼和浩特6月15日消息 (记者郑颖 通讯员林岩) 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即将到来,全国第四大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在经过了25年草原沙化治理后也迎来了喜讯,目前已治理流沙面积40万亩,封育沙地樟子松240多万亩,保护草场500多万亩。 呼伦贝尔沙地主要分布于牧业四旗、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境内,草原沙化土地面积达130.5万公顷,占牧区六旗市区土地总面积的15.6%。 从上世界80年代起,呼伦贝尔盟、市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2002年呼伦贝尔启动实施了“沙地樟子松行动”,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各级林业部门筹资,各行各业投工投劳和义务植树,沙区各旗市区共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栽植樟子松大苗近百万株,成为全国沙地造林的典范。林业部门摸索出了用草方格生物治沙、苇帘子机械沙障固定流沙再植树造林的“乔灌草相结合”的固沙模式,把治沙与牧民利益结合起来,对沙化草场进行围封治理后,再交给牧民管护,使沙化草场得到了休养生息,避免了因没人管护而陷入“治理-沙化-再治理-再沙化”的恶性循环。沙区各旗市区党委、政府加大了治沙力度,并在草场严重退化沙化区域实行项目整合,进行沙地综合治理。鄂温克族自治旗力争到2008年消除沙害;陈巴尔虎旗近两年拿出150万元用于防沙治沙;海拉尔区通过禁牧治理沙化,在禁牧区植树造林,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沙尘天气明显减少。 如今,鄂温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林业局封育区十几万亩沙地樟子松林和海拉尔区营造的牧防林、城防林已经全部郁闭成林,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东岸和锡尼河口流沙治理后已经全部固定,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八一”沙地、东乌珠尔苏木沙地的流沙得到有效治理,新左旗阿木古郎镇万亩小叶锦鸡儿固沙造林、海拉尔三山风蚀沙地治理、樟子松防护林带等都成为呼伦贝尔生态建设的经典之作。
|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郑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