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经典中国 辉煌30年 西电东送 东西共赢
·巴特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游客接待量增长1万倍
·内蒙古启动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温暖工程”
·包头:取得3C认证的电线电缆质量合格率仅为15%
·内蒙古将开展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整顿规范工作
·《环评法》助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 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推进新农村建设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0万平方米
更多>>>
·[11月17日跟我走吧]游访爨底下村
·内蒙古农牧民工:"打工地挣钱 家门口取"
·内蒙古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走进90后跑酷一族—呼和浩特跑酷团体CP
·[我的亲历]张立胜的绿色家园
·内蒙古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可获补偿
·内蒙古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乳业健康发展
·呼铁局古城湾万吨环保煤炭装车基地运行
·回望“神舟”七号[升空][出舱][返回]
更多>>>
   11月8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的卡多根剧场,中国内蒙古民族歌舞剧团青年合唱团演员为观众表演传统节目。长调、马头琴和呼麦在当晚的演出中一一得到展现。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内蒙古新发现文物点1137处
·内蒙古杂技学员在武汉国际杂技节比赛中获铜奖
·巴丹吉林沙漠:大约5000年前就有大量人类活动
·第4届呼和浩特百姓最满意品牌活动即将全面启动
·内蒙古49名民间艺人献艺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
·《一代天骄》让北京观众领略浓郁蒙古族风情
聚焦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聚焦内蒙古
渔业生产基地冬捕第一网出现“红网”
中广网 2006-12-28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赤峰12月27日消息(记者文伟 通讯员何键、汪洋、孙国树)  冬日的达里湖,如同一块洁白的玉,镶嵌在茫茫草原上,在斜阳的映照下,泛着耀眼的光。近日,内蒙古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达里诺尔渔场冬捕拉开帷幕。冬捕第一网就出现预示丰收年的“红网”。 12月23日,在一阵阵鞭炮声中,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湖渔场三个捕捞队破冰、祭海、泡网,宣告了达里湖渔场今冬捕捞工作的正式开始。

 

  24日,是冬捕出鱼的第一天,打眼、走杆、穿绳、下网,在经过捕鱼工人一上午的忙碌后,下午一点多钟,分布在湖区不同区位的三张400多米的沉重大网在拉网机的牵引下相继被缓慢的拖上冰面。在一队出网口,笔者有幸观看了出鱼的全过程:网内的鱼儿噼啪乱撞,随着网口的拉开,一条条银白色的华子鱼和黑灰色的鲫鱼不时跃出,或是翻回到网内,或是摔在冰面上......该队蒙队长拿一根长长的杆子往网中一探,高兴得对大家说:“红网,这一定是红网。”据捕鱼工人讲,一般够上2万斤的就称为红网,像这样的情况在前几年并不多见,要是头一天打鱼就遇上红网就更难得了。一位捕鱼工人一边往车上装鱼,一边兴奋地说:“今天太高兴了,头一天就打个红网,这预示着我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顺手抓起一条华子鱼说:“你看,今年的鱼个又大又匀称,看来还是环境保护、养殖增值效益高啊!”下午4点多钟,捕鱼工人们迎着凛冽的寒风,随着拉鱼的拖车,一路欢笑,满载而归。

  素有“草原明珠”美称的达里湖是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淡水湖,现有水面223平方公里,是由达里湖、岗更湖和都日诺日湖三部分组成,湖内盛产的鲫鱼、瓦氏亚罗鱼(俗称华子鱼),被称为草原秀水中的“绿色食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湖区周边草地未能得到及时围封和治理,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连年干旱和无节制的捕捞,湖面不断萎缩,湖水PH值也在逐年升高,鱼产量低且个头参差不齐。为了让达里湖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渔业和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渔场不断加大湖区周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并采取人工扩繁、人工接卵,去年又实行春夏两季休鱼和控制冬捕产量等措施,扩大鱼的种群数量,使达里湖鱼得到休养生息。渔场在养殖增殖、控制捕捞量的同时,注重提高达里湖鱼的品牌效应,在一定幅度内提高了鱼的销售价格。今年达里湖预计捕捞指标63万斤,截止目前已接订单40多万斤,尽管捕捞数量有所降低,但产值却创历史最高,将达到800多万元。



来源:SRC-74    责编:刘俊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