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呼和浩特11月24日消息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活跃着一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成立4年多来,这支工作队充分发挥“草原轻骑兵”的优势,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深入农村牧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总行程3.8万公里,直接受益者达16余万人次。
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成立于2003年3月,隶属于锡林郭勒盟科协。成立4年来,科普工作队根据边远农牧区交通线长、信息闭塞、农牧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走遍全盟13个旗县市区的143个苏木、乡镇,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宣传,举办科普展品展示110余次,举办讲座25场,赠送蒙汉文科普图示3.2万余册,印制蒙古文适用技术图书1.5万册。
科普工作队员们根据广大农牧区不同产业结构和实用技术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开办蒙、汉双语培训班,极大地增强农牧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他们在奶牛示范园区,请专家讲解奶牛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在牧区重点将牲畜改良、肉羊育肥和棚舍建设;在农区主讲瓜果和林木的栽培技术,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深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欢迎。
科普队还紧紧抓住每年夏季在草原上举办的蒙古族传统活动那达慕,利用农牧民群众比较集中的有利时机,启动科技大篷车深入那达慕会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勿日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