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呼和浩特7月14日消息 通辽市科尔沁区坚持以提高当地特优产品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厉行节能减排。目前,科尔沁园区内直接关联的企业达到15户,配套相关联的企业达27户,打造成了3条循环经济链条。
循环链条一:产业内部循环链闭环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以科尔沁工业园区内的梅花生物有限公司为例:每天循环利用生产回水4000吨,每年减少生产成本近百万元;每天重复利用活性炭30吨,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一天节约生产成本6万元;每天产生的7万立方米废气用于生产复合肥的烘干热源,每天节约标准煤30多吨;每年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生产复合肥45万吨。企业实现了从玉米进厂到产品出厂基本不产生废弃物的高效节能标准。水的循环利用率达到80%,企业达标排放的废水、氨氮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少量的剩余污水处理后排放到企业租用的5000亩沙坨地,植树种草。企业产生的废炉渣用于生产压力砖。
循环链条二:产业之间循环链紧密啮合。通过产业和企业间互换产品和副产品,实现资源整合和横向交叉利用。科尔沁区引进梅花生物有限公司后,又相继引进了为之供应相关辅料的年产编制袋1000万条的梅花包装、年产活性炭5000吨的华孚炭化物、年产10万吨硫酸的建龙制酸和年产10万吨的禹鑫合成氨项目。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上,万顺达、顺通集团把产品作为原料直供给梅花味精企业生产味精、供给中科天元生产冰醋酸等产品。同时这些企业把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治理回用,生产有机复合肥或饲料,反哺农牧业。这些企业间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共生体,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循环链条三:资源再生产业循环链越做越强。通过完善以“回收、加工和交易”为主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目前,园区内企业生产中的废液发酵制沼气、沼气制蒸汽、蒸汽余热发电、粉煤灰制环保压力砖等多条循环链的交织,真正实现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与以往更为不同的是,原来只作为燃料的玉米芯、玉米秸秆等也成为难得的工业生产原料。继金磊化工建成投产后,融鑫生化以及投资5亿元的国能生物发电项目也即将建成,这些项目每年可将数十万吨秸秆资源变为再生能源。
科尔沁区3个循环经济链条的强大辐射和拉动作用令人振奋:以梅花味精项目为首,万顺达淀粉、顺通生物、通德淀粉、中科天元等一批大项目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上集结,形成了淀粉、味精、醋酸丁酯等30多种产品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集群,年可转化玉米220万吨。由此拉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相当于再造了2003年的3个科尔沁区,在“内蒙古工业十强旗县”中排名第四。
今年上半年,该区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0户,比去年底增加13户;可完成工业增加值42.2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销售收入115.6亿元,增长90%;上缴税金2.5亿元,增长16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26,同比提高188点。实现销售收入109.7亿元,增长168%;上缴税金2.2亿元,增长181%。(邵学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