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今年内蒙古生态建设任务将达约1400万亩
·气温近日持续偏高 黄河包头段预计提前开河
·赤峰市通报因强制拆迁引发自焚事件调查结果
·内蒙古第一家氢氧发生器项目落户包头滨河新区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边检站温馨贺卡为客商传真情
·假广告忽悠人 工商部门提醒求职者 求职需谨慎
·周杰伦主演<刺陵>将在阿左旗通湖草原景区实拍
·呼和浩特强制下架“非药品冒充药品”507个品种
·包头公路区间测速覆盖面近400公里 为全国首家
更多>>>
·内蒙古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时代先锋:土右旗检察院张章宝
·农机购置补贴引发河套农民“购机热”
·聚焦2009春运—我为春运忙
·我为春运忙——1717次列车车长陈卫东
·改革开放30年 首批98户鄂伦春猎民住新楼
·韩志然书记畅谈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
·世界有爱 聋哑儿有声—声音使者孙月光
·改革开放30年 专访代主席巴特尔
更多>>>
   为支持满洲里文明城创建工作,满洲里海关确立了“口岸兴、地方兴、海关兴”的发展理念,出台了《满洲里海关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
·开学前扎兰屯公安交警全力整治非法校车
·今年春节咱就看《金牛闹新春》
·呼和浩特市春节期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首届内蒙古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内蒙古今年发掘墓葬近300座 出土文物近2000件
·“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再上新台阶
聚焦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聚焦内蒙古
呼和浩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遮风挡雨
中广网 2008-04-01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呼和浩特4月1日消息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已经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和灾害救助为主体,以农村五保供养为辅助,以城乡医疗、教育、取暖、廉租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的比较完整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近日,记者随市人大内司委深入呼和浩特市部分旗县区,对呼和浩特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

    “能够在敬老院里踏踏实实地安度晚年是最幸福的事”

    3月26日,在清水河县中心敬老院里,来自杨家窑村73岁的郭若河老人正在和院友们聊天。对于孤身一人的郭若河老人而言,能够在敬老院内不愁吃穿踏踏实实地安度晚年,是老人感到最幸福的事了。

    “在这里不用为吃穿操心,每年政府给200元的零花钱。”郭若河老人说,他在村里有5亩退耕地,每年还能领些退耕补贴,对于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他来说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

    清水河县民政局局长杨德明告诉记者,去年,该县有关部门对全县的五保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目前清水河县共有五保对象1153人,2007年底,该县集中供养人数为290人,集中供养率是25%。

    来到和林县城关镇霞光新村,记者眼前为之一亮,这个由乡政府改建的敬老院建筑面积达1272平方米,这里宿舍、食堂、医务室、浴室、健身房、库房等一应俱全,目前已有60位老人在这里生活。“今年准备再吸收40人。”霞光新村负责人说,从今年开始,霞光新村敬老院还将发展院办经济,计划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一个,建猪舍3间,羊舍5间,计划养羊50只、猪10头,力争蔬菜、肉类等副食品满足全县7个敬老院的需求。

    据和林县民政局副局长云福珍介绍,近几年来,和林县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新建了民政福利服务大楼、城关镇霞光新村敬老院、新店子敬老院、盛乐镇敬老院,维修了西沟门、黑老夭、舍必崖敬老院,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五保对象1176人,其中7所敬老院和105个五保代养点共供养39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33%。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现有敬老院36所,目前在呼和浩特市农村,五保户有7396人,其中能够在敬老院等地集中供养的只有2306人,分散供养的有5090人,集中供养率为31.2%。去年,呼和浩特市民政部门共发放五保供养金790万元。

    “今年呼和浩特市进一步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由1300元/年人提高到1500元/年人,分散供养由1000元/年人提高到1200元/年人。”市民政局局长张俊江告诉记者,今后呼和浩特市还将采取多种供养形式,确保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据张俊江介绍,目前和林县正在探索“一二三四五”五保供养工程,即:在敬老院建设相对滞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山区,由一户富裕户代养一到五户五保户,或者由一个村委会代养几户五保户,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

    “城乡低保是我们特困家庭关键时刻的生命保障”

    城乡低保是帮助城乡特困家庭维持最低生活保障的生命线,呼和浩特市通过实施城乡低保工作,使许多处在困境中的家庭生活得到了切实的保障。清水河县城关镇祁家沟村居民员培英一家就是城乡低保政策的受益者。

    员培英的丈夫是农业户口,员培英和女儿是城镇居民,由于员培英长期生病,家庭生活十分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有关部门将员培英和她女儿纳入了城市低保范围。近日,员培英的女儿又因患脑瘤住进医院,使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难,于是有关部门又把员培英的丈夫纳入了农村低保范围之内,并为其女儿报销了部分住院费,极大地缓解了员培英一家的生活状况。“城乡低保真是我们特困家庭关键时刻的生命保障啊。”员培英充满感激地说。

    走进宽敞明亮的和林县城乡低保“一站式”服务大厅,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只要是城乡低保边缘人员都可随时到大厅直接提出申请,需要提供的材料也一目了然地张贴在广告牌上。申请低保人员可以直接提供相关材料,由服务大厅统一协调,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低保办、居委会、乡镇规定专门人员联合开展入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时审批,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张榜公布,7日后无异议便可发给低保证。“申请、调查、公示、审批为一体的和林县城乡低保服务大厅是2006年启动的,这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低保人员由居委会申请、乡镇审核、民政局审批等手续繁杂的弊端。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而且提高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市民政局副局长金强说。

    据了解,2007年呼和浩特市城市低保对象6.4万人,占非农业人口的6.4%,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金9200.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5.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全年支出农村低保金3144万元。到今年2月,呼和浩特市有城市低保对象64381人,预计年底将达到7.2万人,支出保障金11000万元;农村低保也将达到7.2万人,预计支出保障金5585万元。

    “救灾救济让我们在大灾之年也能够渡过难关”

    2007年,由于武川县遭遇多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致使武川县可镇巨字号村张智勇耕种的140亩地几乎绝收。张智勇家三个孩子都在外地上大学,几年来孩子们全部靠助学贷款读书,遭遇特大灾害,更让张智勇的生活雪上加霜。“多亏各级党和政府在我困难时期给予的救济和帮助,让我们在大灾之年能够渡过难关。”当收到政府部门和爱心人士捐赠的款物时,张智勇的心中充满了感激。

    和武川县一样,2007年,和林县也遭受了四十年来罕见的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5.8万人,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8亿元以上。

    据了解,2007年,在救灾救济方面,呼和浩特市共下拨救灾款1579万元,发放救灾面粉50万公斤,救灾衣被1.14万余套,救助各类受灾人口15.6万人。

    市民政局局长张俊江告诉记者,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基本建立完善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市、旗县区两级分别出台了灾害应急预案,能够及时有效对受灾群众实施救助。为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2007年,呼和浩特市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减灾委员会,根据灾害发生的特点,修订完善了《呼和浩特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灾民救助方案》,建立了《灾民救助花名册》,以户为单位发放《灾民救助卡》,共发放救助卡4.2万张。同时,市、旗县区都建起了救灾储备库,以确保灾情发生后能够及时救助受灾群众。另外,呼和浩特市还把经常性捐助工作延伸到了社区,目前,全市已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点33个,“爱心超市”33个,去年,共接收捐款5.7万元,衣物1.7万件,主要用于城乡低保户和灾民的生活救助。(海珍)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责编:格格      
相关新闻
· 呼和浩特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保障春备耕顺利进行
· “奥星杯”中国少儿乒乓球赛将在呼和浩特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