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今年内蒙古生态建设任务将达约1400万亩
·气温近日持续偏高 黄河包头段预计提前开河
·赤峰市通报因强制拆迁引发自焚事件调查结果
·内蒙古第一家氢氧发生器项目落户包头滨河新区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边检站温馨贺卡为客商传真情
·假广告忽悠人 工商部门提醒求职者 求职需谨慎
·周杰伦主演<刺陵>将在阿左旗通湖草原景区实拍
·呼和浩特强制下架“非药品冒充药品”507个品种
·包头公路区间测速覆盖面近400公里 为全国首家
更多>>>
·内蒙古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时代先锋:土右旗检察院张章宝
·农机购置补贴引发河套农民“购机热”
·聚焦2009春运—我为春运忙
·我为春运忙——1717次列车车长陈卫东
·改革开放30年 首批98户鄂伦春猎民住新楼
·韩志然书记畅谈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
·世界有爱 聋哑儿有声—声音使者孙月光
·改革开放30年 专访代主席巴特尔
更多>>>
   为支持满洲里文明城创建工作,满洲里海关确立了“口岸兴、地方兴、海关兴”的发展理念,出台了《满洲里海关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
·开学前扎兰屯公安交警全力整治非法校车
·今年春节咱就看《金牛闹新春》
·呼和浩特市春节期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首届内蒙古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内蒙古今年发掘墓葬近300座 出土文物近2000件
·“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再上新台阶
聚焦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聚焦内蒙古
“两会”代表话医疗:完善保障网惠民无盲点
中广网 2008-01-25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白宝玉委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在内蒙古实现全覆盖,比全国提前1年。

    王大成代表:衡量人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在内蒙古都有显著改善。

    丛丽英代表:盟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应经常去帮扶旗县医院,旗县级的则到乡镇一级,真正起到传帮带作用。

    完善医疗保障网:惠泽民众无盲点

    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议题是“两会”热点,“合作医疗”更是“点击率”最高的字眼。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全区全部覆盖,这个成绩比全国提前1年。”1月21日,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白宝玉委员回顾了内蒙古实施合作医疗的成绩。

    接着他又发布了一条对老百姓来说更是“利好”的消息:今年,内蒙古将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由过去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80元,而农牧民每人每年10元的缴费标准不变。据白宝玉委员介绍,几年来,内蒙古不断提高合作医疗的报销水平,这次政府加大补贴力度后,农牧民报销水平将会有更大提高。

    今年,内蒙古将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使城镇居民实际参保人数达到200万人以上。相信随着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盲点编织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网络最终将建立起来。

    资金多投“空白点”:破解看病贵与难

    内蒙古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来自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的人大代表王大成说:“衡量人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在内蒙古都有显著改善,这充分说明了内蒙古卫生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代表、委员们在肯定这些好政策、好成绩的同时,也呼吁要进一步加大对一些“空白点”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霍洪军委员说:“乡村医生的问题太应该解决了。”委员们表示,完善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网,对村嘎查一级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出台更多的保障制度,只有这些“空白点”被填充了,看病贵与难的问题才会得以最终解决。

  平衡优质卫生资源:春风“再”度玉门关

    针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卫生服务上的差距,代表、委员们也纷纷献计献策。

    王大成代表说:“基层缺医少药、缺少合格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依旧存在,希望政府能加大对能扎根基层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使基层老百姓得了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来自通辽市开鲁县医院的丛丽英代表则认为,“盟市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应该经常去帮扶旗县级医院,旗县级帮扶乡镇级,真正起到传帮带作用”。

    代表、委员们表示,内蒙古一直在平衡优质卫生资源上做努力,希望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让春风“再”度玉门关。

    2008年,内蒙古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1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6亿元,增长47.6%。其中专项资金安排5.2亿元,重点用于全面推行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使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许晓岚)

    点击进入专题报道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格格      
相关新闻
· 内蒙古08年将投2.5亿元提高农牧民医疗补助标准
· 内蒙古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惠及百万困难群众
· 措施得力 今年内蒙古医疗保险惠及更多城乡群众
· [说句心里话]三级医疗体系缓解农牧民看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