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水而居”如今是呼和浩特市民的新宠,而四年前堆满垃圾、臭气熏天的河道,还是呼和浩特市民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美丽的呼和浩特市东河音乐喷泉(摄于7月30日)。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的临近,呼和浩特市灯光璀璨,音乐喷泉多姿多彩,使青城的夜色更加美丽迷人。(新华社 任军川 摄)

8月7日,呼和浩特市民在鲜花装扮的成吉思汗广场纳凉。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的临近,呼和浩特处处花团锦簇,节庆气氛浓郁。(新华社 任军川 摄)
政府一个政策引来15亿元治河资金
呼和浩特市的东河和西河环绕市区,两条河流曾是草原首府著名的风景。但是,近几十年来,因为城市人口激增,河道遭受污染,成为垃圾河。2002年,投资15亿元的“环城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这一工程把东河、西河和大青山前的人工暗河连接起来,使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草原唯一有河流环绕的城市。
据承担工程任务的呼和浩特市春华水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春华水务公司)总经理侯喜焕介绍,经过国家土地部门的批准,呼和浩特市政府给了他们一个政策:自筹资金治理河道,河道两岸千米内的4000亩土地由企业控制,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规划进行治理开发。他说:“我们凭借这一政策,由市政府的土地收储中心实施‘招拍挂’,筹资35亿元治理河道,绿化两岸。经过环境治理,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家成立6年的国有独资水务运营和资本运营公司,通过专业化的投融资模式、水利方面的国债资金和一部分银行贷款,为呼和浩特市城市水务基础建设和发展筹集了35亿元的资金。
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东升说:“以前,呼和浩特市水利设施相对滞后,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求。2002年,市政府给春华水务公司注入2000万元起动资金,春华水务公司通过经营两岸土地吸引投资35亿元,完成了市政府规划的环城河治理工程,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基本完成城市水务社会公益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环城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逐步完成,沿河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河道两岸昔日无人问津的土地价格一路飙升,成为精明商家掘金的财富地。对于这一点,拥有东河沿岸4000亩土地控制权的春华水务公司深有体会。
侯喜焕告诉记者,东河治理前,沿岸的土地每亩1万元,河道开始治理后达到8万元,如今随着两岸环境日益改善,土地挂牌价达到90万元,预期两年后可突破2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