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因引发本轮疫情的奥密克戎BF.7变异毒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且为国内首次发现,人员密集的高校成为疫情防控难度最大的地方,一场极为艰苦的校园抗疫保卫战打响。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教育厅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教育部的部署要求,在全区各盟市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奋战50多天,竭尽全力保护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11月5日,宿舍零新增

11月9日,校内零新增

11月10日,区内学生“应返尽返”

11月15日,区外学生“能返尽返”“愿返尽返”

……

至此,这场艰苦卓绝的校园抗疫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高位统筹 全员参战 全力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9月28日,呼和浩特市出现第1例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当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部署会,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社会面管控前对驻呼高校实施封闭管理。

随着病毒传播加快,疫情一次次冲击校园,23.74万名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牵动着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心。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调度,先后多次下沉高校调研指导,召开部署会、调度会,及时研判疫情形势,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大疫当前,责任如山。疫情甫一发生,自治区教育厅立即委派3名班子成员、31名处级干部下沉高校,并启动实施应急值守、领导带班、干部24小时值班等工作机制。坚持每日一研判、每日一调度,先后印发疫情应急处置若干措施等10多项工作制度和操作指引,厅领导一线督战、亲自盯办,始终与广大师生并肩作战。驻呼高校党委靠前指挥,党员干部主动迎战,全力守护校园安全。

在高校疫情防控最吃紧、最艰难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成立驻呼高校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选派自治区至少1名厅局级领导带队,自治区纪委监委、党委组织部、直属机关工委、教育厅、卫健委、公安厅、疾控中心等部门联合组成17个工作组,“点对点”下沉高校开展督促指导工作。各工作组坚持督帮结合,主动融入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帮助查漏洞、补短板,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宣传引导等工作,最大限度保证校园疫情“守得住、控得住、阻得住”。

疫情防控任务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高等院校重大疫情斗争实践中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意见》等文件,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闻令而战,第一时间站出来、顶上去,驻呼高校1900多个基层党组织、3.8万名师生党员主动请缨,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员参与、全体冲锋、全力攻坚。他们化身“搬运工”“送餐员”“楼长”……身兼数职、任劳任怨,竭尽全力守护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跨区域、多部门联合作战 齐力守护学生健康安全

一所学校食堂暂时“停摆”,几个小时后7600份盒饭紧急支援到位;一所学校物资紧缺,千里之外的兄弟院校立即筹集物资第一时间送达……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驻呼高校抗疫的每一天、每一处,都有这样患难与共、鼎力相助的故事在鼓舞士气、激励人心。在高校物资紧缺时,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财政厅、工商联、红十字会、工会、团委、妇联、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单位组织和企业八方驰援、同向同行,合力筑起校园防疫的坚实后盾。

“欢迎学子们回家!”

“学子,欢迎回家!”

“欢迎孩子们回家!”

“同学,返乡途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随时联系我们,欢迎你回到家乡!”

……

10月28日,自治区综合研判学生返乡诉求和呼和浩特市、高校疫情防控总体形势,按照全区统筹、精准分类、对口包联、协同配合的工作要求,组织驻呼高校学生分流返乡。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工作一经部署,自治区领导亲自挂帅,教育、公安、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各盟市及相关省份与高校共同努力、双向奔赴,点对点转运、手递手交接,出动运输车辆5950台次,动用警力8382人次,铁路专列212列,民航包机54架次,派出随车辅导员和医护人员2035人,有力有序护送区内外学子23万余人平安返乡。

“一下飞机,家乡的转运车已在等候。在隔离点安顿好一切后,打开学校送的‘返乡补给礼包’,泡了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在氤氲的热气中回想返乡之路的种种,眼泪不停打转。”这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张超的返乡纪录。“昨天学校给我们包了‘上马饺子’,祝我们一路平安,今晚的‘下马面’,同样是‘师大牌’的,仪式感直接拉满!”他说。

666.3公里、1675.1公里、2479.6公里……非常时期,这一段段跨越数千公里的返乡路让同学们既熟悉又陌生,但胸前印有校徽的胸牌让他们心安。“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我们在哪儿,都会有贴有同样校徽胸牌的老师和同学及时给予我们关怀与帮助。”张超说。

生命至上 同心抗疫 合力打赢校园疫情保卫战

“我的学生在北四楼,我请求到北四楼抗疫,请批准!”

“女同志入驻男生公寓不太方便,还是留在外围吧!”

……

“再次申请进驻北四楼抗疫!”

“疫情期间减少跨区域流动,还是留在南区吧。”

……

“听说北四楼出现阳性病例,学生需要我!再次请求入住北四楼,请批准!”

这是内蒙古工业大学臧琛老师誓与学生同在的三份“请战书”。

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从驻呼高校封控管理的第一天起,24所高校13794名教职工背上行囊,舍小家顾大家,与学生吃住在一起,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28827名学生志愿者主动请缨,积极参与校园抗疫,展现了青年学子不怕苦、不畏难的品质,在疫情防控一线谱写了“以青春之我,护我青城”的壮丽篇章。

一天3万步、为5层楼150个宿舍运送物资,每天晚上拎180壶水为一层楼学生供应热水,每天爬1260级楼梯、配送2508份餐食……

这仅仅是高校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每天一部分工作的缩影。誓与学生同在的他们,有人因庞大的数据统计工作一天只能在办公室浅眠两三个小时;有人为节省防护服,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却不敢喝一口水;有人因高强度体力劳动痛到直不起腰,但还是要咬牙坚持扛起一包又一包物资……他们中有年近六旬的教授,有尚在哺乳期的妈妈,还有无法如期到达婚礼现场的“新郎”。

10月29日,全心守护学生的臧琛老师病倒了,核酸检测阳性。“进了方舱,我成了学生们‘宠儿’。”臧老师说,学生们争着给她借电脑、送杯子、送面包、送方便面,“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而更让她欣慰的是,同学们纷纷在方舱加入志愿服务队,化身靓丽的“志愿红”。

面对疫情给线下教学带来的实际困难,各校立即启动教学应急预案,13407名教师化身“主播”,坚持在线授课,17016节课程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线上辅导、云端答疑,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实现“隔空不隔爱、停课不停学”。

每天即使忙到深夜,内蒙古大学教师杨涛都会在睡前把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录整理下来,融入到课堂中,“我们目之所及皆是伟大抗疫精神的生动体现,这是最好的思政大课!”杨涛说。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内蒙古坚持将抗疫精神转化为育人动力,把疫情危机转化为育人契机,组织各高校广泛开展“跟着思政课去践行”活动,充分挖掘运用“抗疫大思政课”育人资源,并通过“上下贯通、内外联通”的宣传网络,及时分众分类宣传报道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抗疫时评和校园抗疫一线感人故事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现实行动和人生选择,以伟大的抗疫精神凝聚磅礴的力量。

为及时解决师生在校学习生活困难,自治区教育厅、各高校均建立“接诉即办”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处理师生、家长诉求12819件次。同时,通过组建心理援助专家组,持续推送心理微课、身心健康操等方式,全方位守护学生健康安全。

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50多天里,内蒙古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全区上下全力以赴守护校园、守护青城,凝聚起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方知艰辛。内蒙古将坚持把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昂扬的奋进姿态,披荆斩棘、团结一致、奋斗向前!(内蒙古教育厅供稿)

编辑:魏全民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