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内蒙古草原首府的“黄金海岸”
·内蒙古自治区 走向繁荣富裕的60年
·半月谈:内蒙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
·内蒙古自治区6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共享同一片蓝天―内蒙古自治区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草原茫茫天地间—内蒙古自治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纪实
·草原歌声正悠扬—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繁荣民族文化纪实
·走出草原闯天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名牌推进战略纪实
·内蒙古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内蒙古实现草原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并进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毛主席接见青年团代表
邓小平同志视察坐落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我看内蒙古
蒙古族文化得到传承:蒙古国留学生眼中的内蒙古
中广网    2007-08-0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看到呼和浩特大街上到处都有熟悉的蒙文标识,我觉得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一定不会迷路。”来自蒙古国的留学生帕格玛扎布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5年前她对这座城市的第一感觉。

    23岁的帕格玛扎布和同学图布新吉雅来自乌兰巴托。她们的父母在10年前到中国从事边贸生意,在中国朋友帮助下,两人来到内蒙古大学上学,分别攻读国际贸易和金融学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她们今年将结束5年的留学生活。

    对于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活学习经历,这两位来自异乡的留学生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亲近”和“新鲜”。来到“青城”不久,她们就有了语言相通的中国蒙古族好友,天天能够喝到美味的奶茶,吃到手把肉,当身体偶感不适的时候,还能够去找蒙医看病……所有这些和在故乡的情况相差无几。

    “这里的中国蒙古族学生对民族历史非常通晓,这让我们感到惊讶和钦佩。”帕格玛扎布坦言。不论在内蒙古自治区,还是在蒙古国的草原上,成吉思汗的画像至今被蒙古族家庭供奉在居室的正中央。图布新吉雅说,她曾到过位于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并在那里参加了祭祀成吉思汗的仪式。

    “我们国内仍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中国有被精细保护的成吉思汗陵园和700多年来世代相传的守灵人——达尔扈特人”,她说,自己的见闻让同乡感到“羡慕和向往”。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蒙古国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每年都有数万的蒙古国公民来到内蒙古经商、求医或上学。

    内蒙古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胡建伟说,7年前在这所高校中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仅为6人,而今年这个数字已达到230多人,其中180多人来自蒙古国。他们在此学习旅游、法律、新闻、经贸、企业管理等专业。即将回国的帕格玛扎布和图布新吉雅希望两三年后能回到呼和浩特,在高校中进一步深造。用她们的话说:“我们的心愿是在内蒙古的大学中攻读硕士学位,因为不知不觉中已经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 (李泽兵 李来房)

来源:新华网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