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对外开放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持续增长
·内蒙古101个旗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目标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100%覆盖内蒙古农牧民
·内蒙古辉煌60年:“马背小学”的变迁
·内蒙古自治区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好中求快
·内蒙古辉煌60年:勒勒车道上走出的经济腾飞
·腾飞内蒙古:用科学发展理念书写伟大时代
·呼和浩特市评选出“新八景”
·内蒙古成为国内外人才建功立业大舞台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新建乌兰恰特大剧院
国际会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历史大事件
境内黄河航运恢复通航
中广网    2007-08-03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1985年1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水系航运规划领导小组,着手恢复自治区境内的黄河航运业。到1986年春天,沉寂了20多年的内蒙古黄河段水域又出现了百舸争流的热闹景象,一年运货量达到153万吨。

    内蒙古境内的黄河水道总长840公里,水流平稳,通航条件好,黄河中游两岸的内蒙古人民有着上千年利用黄河从事水运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初,内蒙古西部铁路、公路发展迅速,水运潜力渐渐被忽视,尤其是在河套地区建成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后,拦腰阻断了航道,黄河中上游从此失去了水运之利。随着两岸乌海、包头、巴彦淖尔等盟市工农业经济迅猛发展,运力明显不足,每年都有上百万吨物资积压待运,发挥黄河水运潜力逐渐为自治区政府所重视。1983年,自治区交通厅组织人力对乌海市至包头市的436公里黄河航道进行了调查,向自治区政府提交了恢复这段黄河航运的可行性报告,得到自治区和交通部、水电部的支持。整治这段航道的工程列入自治区“七五”计划,投资3700万元,初步完成对全境黄河航道的系统整治。

    自治区水系航运规划领导小组还为开通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到山西省河曲的黄河中游全线航道作出了详细规划,包括在三盛公闸坝修建能够通过500吨级船队的船闸、疏通碍航浅滩、建设配套码头和造船厂等。沿岸各族干部群众对恢复黄河航运的积极性都很高。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