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4月1日消息(记者刘欣荣)随着清明节临近,为营造文明、安全、绿色、有序的祭扫环境,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与自治区民政厅于3月28日联合发出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向广大干部群众提出了多项践行绿色、文明祭扫的建议。

为有效减轻祭扫对环境的影响,倡议书首提推行绿色殡葬与文明祭祀。提倡民众用鲜花、植树、网上祭奠等新型文明祭扫方式,追思缅怀先人,彻底抵制焚烧冥币等不文明行为。同时,拒绝使用塑料花、绢花这类不可降解的祭扫用品,以实际行动守护家乡的蓝天绿水,让祭扫行为更加绿色环保。

祭扫不仅是对逝者的追思,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契机。倡议书鼓励民众将祭扫与“尊老爱老、孝亲敬老”的传统相结合,生前多尽孝,逝后简办丧、文明祭。此外,通过讲述先辈故事,树立良好家风,抵制祭扫中的攀比、铺张等陋习,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清明也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时刻。倡议书号召民众铭记历史,通过开展红色祭扫、主题展览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奏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强音。

安全是祭扫活动的重中之重。倡议书特别提醒,严禁在林地、草地等易燃区域使用明火,不携带火种进入林区,防止火灾发生。此外,民众需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选择错峰、低碳出行,避免人员扎堆,确保祭扫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文明祭扫中肩负重要责任。倡议书要求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主动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带动身边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此次倡议书的发布,旨在引导全区干部群众以文明、环保的方式追思祭奠,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弘扬时代新风贡献力量。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