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2:45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2:45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央广网呼和浩特8月19日消息“叮叮叮……咚咚咚……”一声声清脆的敲击声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召南街传来,清澈的日光透过叶间的缝隙将那古香的招牌照亮,写着“众合泰”的蒙镶制作工艺非遗工作室隐藏在清晨的雾气中,朦朦胧胧,给人安静祥和的感觉。推开“众合泰”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工坊。阳光斜照进来,透过玻璃,洒在各式蒙镶工艺的制作品上,散发着星星点点的光芒……

蒙镶制作工艺,是一种在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殊工艺,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以金、银、铜、铁、锡、玉石等为原料,通过锤敲、錾刻、镶嵌等多种手法,制作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不仅承载着匠人的精湛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蒙镶工艺制作的腰刀(央广网见习记者 刘一晨 摄)

人生不过百年,匠艺却穿越千年,它跨越时间的维度,让我们和千年前的先人对话。匠人精神,永远以器物的方式传承下去,这些器物以它们最中国的符号,在当下进行着新的表达。

李忠强,是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金银器制作技艺(蒙镶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

蒙镶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忠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04年毕业后我来到工艺品厂实习,看到师傅做的马栩栩如生,当时就对这种技艺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深知,成为一名优秀的蒙镶工艺传承人,不仅需要掌握复杂的技艺,更需要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在内蒙古外贸工艺品厂实习的日子,成为了李忠强与蒙镶工艺结缘的开始……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李忠强逐渐掌握了蒙镶工艺的核心技艺。他能够根据设计图,运用錾刻、焊接、掐丝等多种手法,将零部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他注重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蒙镶技艺制作的腰刀(央广网发 实习生邸寒宇 摄)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李忠强为了作品的细节,会反复推倒重来多次,“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标准,才过得了心里那一关的坚守”谈及制作,李忠强眼神坚定“你们看到这些作品可能只是觉得好看、新奇,但往往制作一个部分可能就需要一个星期,錾刻的过程是绝对不可以出错的”。李忠强还告诉记者“想做好一件作品,不仅仅是打磨技艺方面,地理历史等文化知识也得知道,做出来的东西才能与历史实际贴合,中国的文化才能被大家所了解所熟知,作品才有了灵魂”。

蒙镶技艺制作中的錾刻技艺(央广网发 实习生邸寒宇 摄)

在李忠强看来,匠人匠心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蒙镶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中来。说起自己的学生,李忠强感慨道“以前很多孩子也因为一时兴趣过来学习,但大多都没有坚持下来,现在不同了,大家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愿意将非遗作品技艺传承下来,甚至能将新时代的东西融合进去,他们还有口号哩!‘东西不大,看工艺说话’”。

择一事,终一生,汪曾祺曾这样评论匠人:“他们是一种遗民,永远固执而沉默地慢慢地走,让你觉得许多事值得深思。”手工匠人们用他们毕生光阴与执着浓缩在器物的盈寸之间。在繁华喧嚣中,一切的华美背后是代代付出与执着。匠心也并非因循守旧,而是在守与破、留与弃中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创新是时代赋予匠心的新的内涵。

监制:朱日岭

策划:田凤元

记者:刘晓祺 刘一晨(见习记者)

摄制:邸寒宇(实习生)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