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赤峰8月3日消息(记者刘晓祺 见习记者邵玉琴)相比于京蒙协作中一些企业渴望“输血”,入驻于内蒙古赤峰农畜产品开发区翁牛特旗乌丹新农业循环产业园里的内蒙古明阳农业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阳农业”)更期待“输智”。

“要是没有通州区挂职干部高站位的规划指导,就不会有今天明阳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明阳农业创始人杨颖说。

明阳农业犹如一株荞麦嫩芽在不断发展壮大(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这是一家完完全全通过京蒙协作平台扶持、孵化并发展壮大起来的本土企业。从发展规划到产品细分,从市场营销到终端客群,北京对口支援的作用在这家企业彰显得淋漓尽致。

走进明阳农业展厅,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荞麦展品。从荞麦米到荞麦粉,从鲜榨油到各类时尚小吃,从保健品到手工艺品……该企业将荞麦利用到了极致。

翁牛特旗是全国整体推进有机农业第一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500个产粮大县之一,是内蒙古地区荞麦种植面积最大的旗县,有着中国“荞麦之都”的美誉。该旗出产的荞麦因产量大,颗粒饱满,质量优而受到市场好评。

身为粮食工作者,杨颖的父亲倾其一生为人民大众的“饭碗”奔波忙碌,让她明白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使命与担当。

2018年,杨颖选择自主创业,涉足的行业就是农业,用行动传承父亲的“农业初心” 。结合翁牛特旗“旱地多、雨水少、荞麦种植面积广”这一农牧业特点,决定打造一个以荞麦为主要原材料,集种植、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绿色循环经济实体。

记者得知,依托京蒙协作平台,该公司先后成立了“京蒙扶贫车间”“就业扶贫车间”,并投入了近200万元京蒙帮扶资金,建立了“杂粮包装生产线”“缝纫制品生产线”“蔬菜制品生产线”各一条。其中,投资150万元的荞麦芽生产线拟于今年投入使用。

机器人在包装杂粮(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目前,该公司拥有绿色荞麦种植基地5400亩、荞麦种子繁育基地400亩、“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杂粮种植基地4万亩。拥有年产粮食礼盒35万盒,具备年产缝纫制品40万件、食品5500万份、代用茶350万份的生产能力。

“京蒙协作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不是 ‘输血’,而是启智。”走进公司四层生产加工车间,杨颖打开一个绿色盒子,里面是“天才妈妈”绣制的一套手工绣品。她说,这个盒子是打开她荞麦壳手工制作产业的“智慧宝盒”。

“别看单个绣品在市场上卖不到多少钱,但是经过创意包装后,每盒可以卖到几百元。”企业壮大后的杨颖不忘家乡贫困姐妹。在北京市通州区挂职领导的启发指导下,带领当地低收入妇女参与到荞麦壳手工制作产业,走上了一条产业扶贫之路。

用荞麦皮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杨颖说,在建厂初期,企业面临最大的瓶颈就是如何确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产业规划。对此,通州区挂职领导提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议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研发高产、抗倒伏的荞麦种子,扩大种植面积;将荞麦种子进行无土栽培,生产反季节的“荞麦芽苗菜”;生产医用荞麦蜜、将荞麦秸秆做成颗粒饲料,研发荞麦壳黄酮提取物、荞麦酒、荞麦醋……实现整株荞麦利用率95%左右。

如今,上述规划几乎变成了肉眼可见的荞麦深加工产品。

经通州区帮扶对接供应链,引进采购商,全面打开了明阳农业产品进入北京市通州区的通道。眼下,明业农业打通了“首采网”“东方甄选”“赤峰好物进北京”“百企行”“绿品出塞”“工会采购”等多个消费帮扶渠道,京蒙协作平台累计为企业争取区内外采购订单3000余万元。

明阳农业的各类产品通过这些平台销往全国市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据挂职在翁牛特旗商投局的北京市通州区投促中心干部庄云梦介绍,围绕内蒙古“六个倍增”计划,通州区围绕“产、销”两条主线延长产业链,推动消费帮扶提档升级。

2023年通州区采购、助销翁旗农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达10.3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已通过京蒙协作渠道采购、助销翁旗农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4.8亿元。

自2011年以来,北京市通州区在资金项目、干部人才、产业合作、帮扶就业等方面持续加码。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实施京蒙协作项目198个。今年计划投入资金7208万元,实施项目38个。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