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赤峰7月30日消息(记者李春雪)一场小雨后,马鞍山林场山林翠绿尽显。站在山顶向远方望去,云雾升腾,群山环绕,林海茫茫间天地辽阔。
马鞍山林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中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七老图山脉东麓。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林场管辖区内,因林区的高山酷似“马鞍”而得名,具有“塞外小黄山”的美誉。
雨中的马鞍山林场,山林一片翠绿(央广网发 杨亚东 摄)
荒山造林,幼林抚育,森林管护,60余年来,经过几代林业人的奋斗,马鞍山林场从建场之初森林覆盖率不足20%,到现在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000余亩,景区周围重点地段森林覆盖率达到98.68%,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如今的绿地海洋。
一大早,马鞍山林场护林员王一凡就上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为林间空地和幼林地除草。“林间空地除草是为了雨季的造林做准备,幼林地除草是为了让杂草不跟幼树争水争肥。”
今年45岁的王一凡已经是林场的老员工,20年的护林时光,马鞍山林场点点滴滴的变化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好,护林员平时上山巡护时常能碰到狍子、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如今连狐狸、野猪也不时出没。
马鞍山林场的山间小道(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看着满山翠绿的林木和珍稀的树种,马鞍山林场副场长柴树岭感触颇深。1962年,马鞍山林场始建于马鞍山村,当时主要经营面积只有3.5万亩的天然林和21.33亩零星人工林。曾经,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被定位为生产木材,收入主要是“砍树”。现在,林场的经济收益已变为“看树”。
2018年1月,马鞍山国有林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林场经营的十多万亩森林,是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林停止了采伐,林场由“伐树人”变为“护树人”。每个职工都享受五险二金,还清了原来的欠账。
“马鞍山林场共有32名职工、20名护林员,共同承担林场管护工作。”柴树岭告诉记者,目前林场已全面建立以场、管护区两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划分责任片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全面构建责任明确、分工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机制。
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早已成为马鞍山村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信条。5年来,林场完成人工造林和植被恢复造林2258亩,完成森林质量提升项目2000亩,呈现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质量越来越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林木上挂着诱捕器(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林木旁挂着的诱捕器,用于监测林区虫害。柴树岭介绍,为将这片绿水青山更好地保护起来,马鞍山林场近年来积极推行森林健康新理念,推进无公害防治,加强防治能力建设,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及森林防虫工作。“2019年以来,林场森林病虫害监测率达到100%,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保持在4‰以下。”柴树岭说。
如今,生态建设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当地发展农家乐18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采蘑菇、打榛子、摘松子等林间野生特产为当地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 2025-01-21 09:48:47
- 2025-01-21 13:09:52
- 2025-01-21 09:48:47
- 2025-01-21 08:59:16
- 2025-01-21 06:37:15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