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确保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安全稳定,进一步加强市110接处警、指挥调度、巡逻防控、反恐处突、合成研判等巡逻防控体系建设,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专群结合,等级控制”的工作原则,科学调配警力,明确巡逻重点,创新巡逻模式,进一步增强巡逻防控的针对性、有效性、预见性,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上街面,依托“融合警力、囤警街面、网格布警、全时巡逻、动态处警”为一体的新巡逻防控模式,实现秒级响应,形成了全方位、全时空、无死角的“网格化”巡逻防控格局,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呼伦贝尔市公安局立足本职、精准对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最美“警”色。

强化夜间巡逻力度(呼伦贝尔市公安局供图)

巡逻防控精细严密筑牢安全屏障

文明是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平安是幸福生活最鲜明的底色。为切实做好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全市各地公安局结合辖区实际,以派出所巡防为主、交警巡线为辅、特警屯警为重,深入开展巡逻防控工作。海拉尔区公安分局结合中心城区社会治安形势特点,建立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为主体,机关、派出所警力为支撑,义警为辅助的联合巡防力量,创新推行“队所社义、平急结合”(“队”是指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机关包联大队警力;“所”是指派出所案件办理队警力;“社”是指派出所社区警务队警力;“义”是指52支共1162人的平安义警队伍)的全时空、一体化联合巡逻防控模式,构建以车巡为“线”、步巡为“点”、巡区为“面”的立体化巡控网格,将原来的“坐等处警”转变为“屯警街面、动中备勤”,聚焦街面车巡、社区步巡和视频轮巡三个维度,做到“巡逻、预防、处置”一体化、无缝隙、全覆盖。同时,还设定了重点部位屯警点,结合辖区实际,按照本地勤务等级,特警大队在党政机关、交通枢纽、商业繁华场所、广场等重点要害部位设定屯警点位,坚决按照“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实现快速调度处警,对屯警点位周边发生警情要第一时间响应,快速处置,同时市局、分局情指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还可以调度警格区巡逻梯队进行增援,全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平安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扎实开展街面巡逻(呼伦贝尔市公安局供图)

优化勤务部署积极提升勤务效能

为确保巡逻工作质量,根据重点单位安保情况和季节治安特点确定勤务时段,优化排列组合。派出所结合接处警及社区防范工作组织勤务,实现对警格区24小时全覆盖。一个路口、一道斑马线,衡量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交通管理则是检验城市文明的最好标尺。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中心城区大队以路面为第一战场,最大限度将警力下沉到路面一线,全线加强车辆巡逻管控,加大对酒驾、超速、超载、违停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重点路段、重点时段不失控,积极营造良好的文明城市氛围,最大限度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针对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下道路交通特点,交管大队根据“警力随着流量走,警情随着天气走,警车随着重点路段走”的原则,重点监控、提前预警、及时疏导,不断调整勤务模式,增加高峰岗警力投入,侧重对事故多发、易发和车流密集路段、时段的巡逻管控率、见警率和违章纠处率,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留死角,管控出成效。

依托科技强警智慧警务保驾护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呼伦贝尔市公安局以智慧警务为牵引,每台智慧巡逻车配备车载电台、对讲机、5G执法记录仪、警务通手机,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视频图像回传等信息化功能。如今,层级贯通、融合高效、扁平联动的数据赋能运作体系已成为全市公安工作的标志性成果。完善一体化实战指挥平台,做到周边警力、勤务资源、装备情况一图展示,开展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调度,全面提升指挥大厅对现场态势感知能力。“大数据赋能智能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我们全天候服务群众和保障社会面稳定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公安局民警表示。

110接警中心(呼伦贝尔市公安局供图)

警灯闪烁,熠熠生辉。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全时空巡逻防控部署取得实际成效,“五一”小长假期间,针对大车流、大客流、大物流带来高峰压力的现实情况,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标准,坚守“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工作底线,严格落实好安保维稳各项措施,确保节日假期全市政治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假期期间,各级公安机关负责同志在岗在位、靠前指挥,广大民警辅警恪尽职守、忠诚奉献,持续奋战在安保维稳一线,全市共投入民警辅警18600人次,出动车辆5160辆次,全面强化景区景点、繁华街区、交通站线等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防控,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和“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整治力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决心、更强举措、更实作风,持续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王美灵)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