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3月24日消息(记者李春雪)北疆春来早,万里焕新颜。从黄河几字弯的杏雨梨云到兴安岭的杜鹃花海,从沙漠驼铃那达慕到草原自驾英雄会,从消费惠民到场景焕新……当演唱会的歌声邂逅马头琴交响,一场跨越草原、沙漠、森林、河湖的春日奇遇正在内蒙古大地上演。

3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发布2025年春季旅游系列活动。围绕“歌游内蒙古”品牌建设,以“北疆文化”为引领,全区将推出六大主题共219项文旅活动及产品,诚邀全国游客共赴一场春天之邀。

3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春季旅游新闻发布会(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政策发力:六大领域构建消费新生态

根据自治区政府2月印发的《工作方案》,内蒙古将从惠民举措、分众需求、产品供给、场景培育、政策创新、环境优化六个维度推出创新举措。其中,实施“百城百区”惠民让利行动,放宽大型演出票务限制,支持文博特展等政策引发关注。针对特殊群体,将打造亲子度假酒店集群,开发适老化文旅产品,并创新研学旅游体系。

在产业支持方面,自治区设立10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对旅游包机、专列、高铁团队实施梯度奖励。值得关注的是淡季奖励标准上浮25%的政策设计,体现出“错峰引流”的运营智慧。同时推动演艺设备智能化升级,支持电子竞技、国潮文创等新业态发展。

春日盛宴:六大主题激活全域旅游

以“歌游内蒙古”品牌为引领的春季文旅活动体系,将呈现立体化体验场景。

其中,“花海春潮”赏花主题活动沿黄河几字弯打造“梨杏争春”景观带,呼和浩特乌素图杏花季、包头土右旗“杏韵花朝”等12个盟市联动推出特色花事活动。东部盟市则以“兴安岭上杜鹃花开”为主题,开展根河万顷杜鹃花海徒步等特色项目。

游客在呼和浩特市乌素图杏花村的杏福树下拍照打卡(央广网发 刘曦 摄)

扎兰屯市野生杜鹃花争相绽放(央广网发 安琪 摄)

“春歌嘹亮”大型演艺活动方面,呼和浩特将迎来刘若英双场演唱会,配套推出“跟着演唱会去旅行”主题线路。鄂尔多斯马头琴交响乐团进京展演、全国“春季村晚”30场巡演等艺术活动,构建起“剧场+景区”的演艺生态。

“民俗春韵”文化体验活动将深度挖掘北疆民俗,包头黄河开河观凌月推出沉浸式实景剧《包头韵·黄河情》,赤峰华子鱼洄游季、乌海首届观鸟活动等26项特色民俗活动,将传统节庆转化为深度体验产品。

“春牧怡趣”天天那达慕活动将推出额济纳旗“苍天千峰驼羔”,骆驼那达慕引入国际商品展销,玉龙沙湖“沙漠小英雄”赛事融合生态教育,巴彦淖尔“渡阴山”沙漠那达慕打造汽车拉力赛等现代运动矩阵。

阿拉善盟骆驼文化那达慕大会现场(央广网发 敖斯尔 摄)

“春意盎然”中国旅游日活动将在鄂尔多斯康巴什区举办内蒙古“5·19 中国旅游日”主场活动。同时,全区各地也将设立分会场,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国旅游日活动。

“春图乐游”穿越自驾活动包括阿拉善春季英雄会、库布其沙漠群英会等8大穿越活动,串联起沙漠、草原、沙地多元地貌。特别推出的“千车万人穿越浑善达克”项目,将构建跨盟市自驾环线。

服务升级:智慧文旅提质增效

配合政策实施,全区将优化重点景区预约管理系统,有序扩大文旅场所接待规模,优化重点景区和文博场馆等预约、售票管理,做好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公众通信服务。优化入境旅游政策,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优化离境退税服务。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推进线上线下同步治理。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呼和表示,此次政策体系突出“四季均衡发展”理念,通过春季先行示范,为后续夏秋冬三季主题活动奠定基础,突出地域特色、强化竞争优势,着力提升内蒙古文旅发展的质量水平。

编辑:刘欣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