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赤峰7月31日消息(记者刘晓祺 见习记者邵玉琴)北纬41°线,是世界公认的农产品黄金品质生产带,而喀喇沁旗就位于这条农产品生产带上。

花红柳绿原野阔,青山秀水一点红。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位于赤峰市西南部,这里群山环绕,碧波清冽。

番茄大棚笼罩在烟雨中(央广网发 刘利伟 摄)

七月,正是北方瓜果飘香之时。此刻,“中国番茄之乡”的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一辆辆拉运番茄的车辆穿梭在乡镇道路上。

在喇嘛地村,刚刚采摘下的硬果番茄堆放在临时搭建的大棚里,等候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们选购。

地处锡伯河畔的喇嘛地村是硬果番茄的重要基地,其水源充沛、土地肥沃、交通便利。

近年来,喇嘛地村大力发展无公害设施农业,大棚种植面积达到了2100余亩。

农户正在采摘番茄(央广网见习记者 邵玉琴 摄)

“硬果番茄销往北京、天津、大连、广州、深圳等市。”据介绍,目前,该村有数十位农民经纪人,常年从事着蔬菜收购外销工作,他们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让当地基本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格局。该村番茄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稳步增长,喇嘛地村成为王爷府镇蔬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村。

提及喀喇沁番茄,收购商们赞不绝口。一位来自辽宁的收购商说,从2017年开始,他每年都要从这里采购番茄。这些番茄经过加工之后,再销往全国各地。

走进番茄大棚,两米高的番茄藤上挂满了绿色的番茄。王爷府镇党委书记周亚辉告诉记者,这几天正是硬果番茄的采摘期,从每天早上四点开始,工人们就开始采摘已成熟番茄。

王爷镇现有设施农业3万亩,其中硬果番茄种植面积达2.5万亩,现已建成华北地区单体冷棚种植面积最大的硬果番茄种植基地。

近年来, 王爷府镇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推进产业发展思路,把硬果番茄产业作为促进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推动镇域经济的主要引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路径、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柱。通过政策支撑、文旅融合、示范带动、科技引导、党建引领等五大发展路径,促进硬果番茄产业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工人们将刚刚采摘下来的硬果番茄装箱(央广网发 杨亚东 摄)

目前,全镇年产优质番茄32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近13亿元,亩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交易旺季带动3000余人就业,实现社会效益3亿元,辐射周边5个乡镇,带动全旗1万余人就业。

2016年,“喀喇沁番茄”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全旗设施农业发展的亮丽品牌。

近年来,喀喇沁旗成为京蒙协作的受益方。在京蒙协作科技赋能下,智慧农业早已颠覆了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绿色高标准农田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

番茄种植,种苗先行。喀喇沁旗借助京蒙帮扶项目,从源头上布局番茄产业发展。打造了以北京双通惠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集种苗研发培育、种植技术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2023年已经累计培育番茄种苗3000万株,产值超过5000万元。

喀喇沁旗的硬果番茄已形成集中连片种植(央广网发 刘利伟 摄)

这里的番茄种植实现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一体标准化灌溉等,达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硬果番茄绿色托管服务中心项目,将供、耕、种、绿色防控全程智能化管控;对农产品产业链进行数据采集监测,实现“产、供、销、管”各环节数据集成化、可视化,提高了农户及企业的市场预判能力,达到收益最大化。

喀喇沁旗的硬果番茄远销全国各地(央广网发 刘利伟 摄)

小番茄撑起大市场。如今,“硬果番茄之乡”已成为喀喇沁旗一张靓丽的产业名片,在推动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喀喇沁旗硬果番茄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值30亿元,产品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并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

在北京的一些大型超市及农副产品市场,能够买到喀喇沁旗出产的硬果番茄。一颗颗小小番茄成为连接京蒙两地情感与协作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见证着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不断“扎根落地”。

喀喇沁旗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拥有丰厚的资源“家底”,还有着便利的铁路、公路交通路网。这里已进入环京两小时经济圈,是全赤峰市乃至全自治区进京出海最便捷的地区之一,便捷的路网为这里硬果番茄销往各地搭建了“顺风车”。

当前,喀喇沁旗依托京蒙协作,充分挖掘北京市消费市场潜力,累计帮助12家企业成功进驻 “832”平台,农副产品累计销售额达1.35亿元。

编辑:李春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