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牵动亿万家庭,关系民生福祉。“幼有善育、老有颐养”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政府的关切所在。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不断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构建“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各类优质医疗资源、推进社区食堂建设、推动适老化改造政策落地、增加托育服务投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举措,逐步实现对老年人和儿童全面的关爱守护,用心托起群众的幸福生活。

孩子们在青福镇万郡社区老少乐园学习画画(豆豆 摄)

老有所养,共绘最美“夕阳红”

近日,在青山区幸福路街道繁荣社区的社区食堂内,热闹非凡。中午11点,食堂准时开饭,辖区内的老年人三三两两结伴前来就餐。红烧肉烩菜、豆芽炒粉、蒜蓉油麦菜……看着今天都是自己喜欢的饭菜,79岁的李大爷特别开心。“社区食堂开到我们‘家门口’,我们不用出小区,花几元钱就能吃上一顿荤素搭配、经济实惠、健康放心的美食,真是解决了我们老年人吃饭的大难题。”居民李大爷开心地说。

幸福路街道位于包头市青山区中心地带,总人口2.93万余人,下辖4个社区,目前街道共有60岁以上老人7359名,其中80岁以上老人1483名,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幸福路街道引入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投入价值30万元的设施设备,在繁荣社区开展“幸福食堂”助餐服务,探索出“个性化堂食+配送”服务模式,有效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

同时,繁荣社区依托15分钟生活圈,着力在“助老、惠民”上下功夫,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打造集书画室、活动室、康养室等功能区域于一体的“一站式”养老服务阵地,为老年人活动做好“硬件”保障。

在青山区青福镇万郡社区,一直以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全方位、多维度开展为老服务,用心守护老人的幸福晚年。常态化举办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以及义诊活动,借助大数据技术为老人建立起完善的健康档案,实现对健康状况的动态精准管理。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贴心的上门医疗服务,打通了社区到居家的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近日,社区借助“微心愿”以及“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为79岁听力受损的郑大爷送去助听器并完成适配调试,达成“零距离”健康关怀。

幼有所育,共托“幸福童年”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青山区始终坚持把“一老一小”作为民生重点,做好老年人照护和青少年儿童关爱工作,在群众家门口守护“朝夕美好”。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垃圾箱上的标志都代表什么吗?”“今后大家要不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的习惯呢!”近日,在青福镇万郡社区,一场志愿活动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万郡社区以“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活动共办、教育难题共解”为理念,与辖区学校、幼儿园紧密协同。一方面开展课外辅导、兴趣培养和亲子活动,构建全周期、全方位的高质量教育生态;另一方面,在儿童节、寒暑假等节点,整合辖区底商资源,组织儿童体能拓展、百米长卷绘画等活动,还举办污水厂参观、职业体验等新兴活动,丰富孩子成长体验。

尽管开学一个多月了,但每当路过繁荣社区老少乐园儿童托辅之家,今年上五年级的王玲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寒假期间,她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假期时光。

青福镇万郡社区开展义诊活动(豆豆 摄)

青山区幸福路街道繁荣社区采取“公益+低偿”的服务模式,与幸福里社会服务中心共同打造了老少乐园儿童托辅之家,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假期孩子独自在家生活无人照料、学习无人辅导等问题。假期期间,社区还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出发,提供硬笔书法、多彩美术、科学探索、体能训练、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公益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没有家长的陪伴下,也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美好的假期时光。

一餐热气腾腾的午饭、一堂生动有趣的环保课……如今,青山区通过持续完善相关服务设施,积极提供养老、婴幼儿托育以及社区助餐、助浴、助行等多元化服务,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用精细治理描绘城市“幸福地图”。(豆豆)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