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暨“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推进会在科左后旗举行,标志着通辽市2025年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全面展开,为科尔沁沙地的生态改善注入了强大动力。

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施工现场(王森然 摄)

项目区内,1000多名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扶犁开沟、躬身铺草、挥锹填沙……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用稻草铺出了整齐划一、纵横交错的草方格沙障,为科尔沁沙地织上了网格衫。今年,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在传统人工植树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化、机械化投入,无人机、植树机器人、沙障铺设机等新型治沙设备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造林治沙的效率。与此同时,当地还进一步优化了治沙造林绿化树种、草种结构,选用锦鸡儿、山杏、羊草等优良乡土树种草种,将防沙治沙与建设饲草产业基地、经济林产业基地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无人机运送稻草(李冬旭 摄)

“现在我们所在的项目区,是科左后旗流动、半固定沙地最为集中的区域,沙化土地面积9.4万亩,近年来,我们通过三北工程、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完成沙地综合治理6.9万亩,治理效果显著。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防沙治沙力度,计划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5万亩,建成30公里穿沙公路,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成果质量,与此同时推广“政府规划+企业投资+农户管护”三位一体治沙模式,让当地农牧民实实在在参与到生态治理和成果保护全过程,实现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共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坚决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科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股负责人郭岩说。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科尔沁沙地在通辽域内面积5491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61.9%,境内沙化土地点多面广,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当地坚持弘扬“三北”精神、“蒙古马精神”,沙害不止、奋斗不止,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实现了“绿进沙退”的总体逆转。今年通辽市将完成防沙治沙任务363.57万亩,任务完成后,全市近90万亩的流动和半固定沙地将得到全面有效治理,林草植被盖度得到全面提升,风沙危害基本得到治理。

“2024年,我们深入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完成综合治沙410万亩。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决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计划全年完成生态治理任务350万亩以上,大力推行“专业合作社+”、“国有林场+”等治沙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沙事业,凝聚起守护生态的强大合力。同时,我们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积极建设特色林果基地,切实提高沙区群众收入,全力推动生态与产业协同共进,让绿水青山变成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努力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向峰表示。(李萌 王森然 李冬旭)

编辑:刘晓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